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页面探讨条目模板主题相关议题;与条目是否符合中立的观点有关的问题,亦可在此探讨。


请注重礼仪、遵守方针与指引,一般问题请至互助客栈其他区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公告栏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闽方言条目命名 33 9 桜花雪 2024-06-28 11:21
2 移动条目“王守仁”至“王阳明” 3 2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27
3 关于“Iberia”这一航空公司的法定名称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34
4 Template:Cite act 16 6 Kethyga 2024-06-26 13:21
5 条目名称 命名一致性 34 9 Ericliu1912 2024-06-26 21:14
6 重要:涉及限制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讨论之政策修订(续)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35
7 用于表示日本节庆活动的“祭”是否可以视为恰当的中文用法 32 15 自由雨日 2024-06-26 18:45
8 2024全球大选年条目 5 4 Ericliu1912 2024-06-25 18:57
9 关于以“大兴国际机场”为名的类似乡级单位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7:09
10 美国县级行政区地图显示故障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19
11 香港车辆号牌使用{{CURRENTMONTH}}时日期格式违反MOS:DATE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16
12 Category:连横家族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15
13 电视剧演员名单序列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6:03
14 关于台湾闽南族群相关名称争议 15 8 小河仔 2024-06-26 18:40
15 移动条目“台湾闽南语脏话”至“闽南语脏话”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5:36
16 关于“法语系运动会”和“法语系运动会足球比赛”条目的名称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5:35
17 关于影视作品配音资料相关问题的困惑 5 3 甜甜圈真好吃 2024-06-20 21:32
18 瑞士区划单位“Canton”的台湾译名是什么?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3:38
19 ‘刀剑神域’角色“结城明日奈”标题名字问题 2 2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3:15
20 钱浩梁的名字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3:08
21 关于维吾尔人因私下使用新疆时间而被送往再教育营的有来源内容被删除6次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3:05
22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独立关注度 4 4 YFdyh000 2024-06-26 12:41
23 自立浸信会应该改回原译名独立浸信会 1 1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2:28
24 移动条目“郑燮”至“郑板桥” 4 2 LuciferianThomas 2024-06-26 17:20
25 共享世界观系列的不同作品,世界观条目 4 4 Cwek 2024-06-27 08:42
26 提删所有【各地旅游】和【各地旅游景点】这两大类别的分类 12 4 YFdyh000 2024-06-29 19:29
27 关于是否可以(应当)在国家类条目Infbox的Native参数中添加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名称的问题 19 7 Yumeto 2024-06-29 15:31
28 希望有文辞流畅的网友可以帮助将一些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成立的短期政权之条目进行中立化 16 4 YFdyh000 2024-06-30 00:50
发言更新图例
  • 最近一小时内
  • 最近一日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内
  • 逾一个月
特殊状态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手动设置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置是否有误

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议题

以下讨论需要社群广泛关注:重新整理

传记

Talk:王守仁 § 建议更名:“王守仁”→“王陽明”

经济、贸易与公司

Talk:X (社交网络服务) § Twitter及X内容分拆处理进度

历史与地理

Talk:寒潮 § 关于近年的严重寒潮部分

Talk:亚美尼亚行政区划 § 一级行政区单位的称呼

Talk:乌克兰行政区划 § 如何翻译селище?以及注意第四级“长老区”的信息

Talk:州 (瑞士) § 瑞士区划单位“Canton”的台湾译名是什么?

语言及语言学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闽方言条目命名

Talk:南非语 § 将“Afrikaans”翻译为“南非语”是否有些不妥

数学、科学与科技

Talk:频率 § 建议更名:“頻率”→“频率 (物理学)”

媒体、艺术与建筑

Talk:X (社交网络服务) § Twitter及X内容分拆处理进度

政治、政府与法律

Talk:2024年立法院改革争议 § 条目拆分

Talk:法轮功 § 从英文维基百科翻译了一段内容

Talk:反共主义 § 有必要把反共主义这个条目加上这个图片吗?

Talk:乌克兰行政区划 § 如何翻译селище?以及注意第四级“长老区”的信息

Talk:州 (瑞士) § 瑞士区划单位“Canton”的台湾译名是什么?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朝鲜半岛用语 § Module:CGroup/Korea

宗教与哲学

目前此主题无正在讨论的议题 社会、体育运动与文化

Draft talk:台湾妖怪列表 § 恢复正式条目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列表 § 关于族群之知名人物是否需于条目中罗列

Talk:X (社交网络服务) § Twitter及X内容分拆处理进度

闽方言条目命名[编辑]

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第1版”)将汉语方言(指汉语族下除了东干语的方言连续体,下同)分成五个层次:大区——区——片——小片——点。官话区、闽语区两个方言区列为大区,下设区;其它方言区下设片。闽语的划分人张振兴在载1997年《方言》第4期的《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说:

2012年《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中闽语就降格为区,譬如闽南方言原称闽南区现称闽南片

今天我注意到@桜花雪 君根据12年地图集做了一些更改,包括将闽东语移动到闽东片,将长乐话 (闽东语)移动到长乐话 (闽语),将条目中闽语的语(区)改为片、片改为小片等。

我认为首先“闽东片”可能不符合WP:COMMONNAME:谷歌搜索"闽东语"有一千七百万结果,"闽东话"三万六千,"闽东方言"一万两千,"闽东片"仅964。闽南语-闽南话-闽南方言-闽南片则是6.7亿-673万-13万-3220。再看泉漳片:泉漳小片是48700:818,虽然没有排除2012年以前的数据(忘设置了,懒得重搜)但是几个数量级的差异面前我认为闽东片还是不适合作条目名称的。

另外就是12年地图集中闽语方言的新名字在学术文章的流行度也存疑。找了近年的几篇文章有用12年地图集片-小片的,也有按传统区-片的。

  • 前者如
    • 2024年陈浩淼《再论泉州方言豪韵[-ɔ]和[-o]的关系》(12年地图集)“归入闽语闽东片侯官小片的尤溪方言”
    • 2024年陈浩淼《闽北方言豪韵语音层次》“一些闽语闽南片雷州片琼文片方言”“属闽语邵将片的光泽方言”
    • 2023年徐睿渊《福建厦门方言的动词重叠》“据(12年地图集),厦门方言属闽语闽南片泉漳小片。”
    • 2022年张燕芬《广东揭阳(榕城)方言同音字汇》“(揭阳)境内闽方言属于闽南片潮汕小片”
    • 2022年江裕婷《汉语“缺少”义词研究》“闽语闽南片的厦门话”
    • 2022年林玲《20世纪中叶浙江方言词语的地理语言学考察》“属闽语闽东片方言”
  • 后者如
    • 2024年张爱玲 et al.《探究地名用字“屿”》“调查了闽南区泉漳片
    • 2023年秋谷裕幸《闽东区方言的{眼睛}义词及其相关的词语》“闽南区潮汕片海丰方言”
    • 2022年任翔宇《闽东方言的形成:地理与历史因素的交汇》“闽东方言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宁片)”
    • 2022年陈泽平 et al.《〈戚林八音〉“遮同奇”初探》“(87年地图集中)宁德方言属于侯官片,本文则把它归属福宁片。”“莆仙区仙游方言读作”
    • 2017年陈伟蓉《福建惠安闽南方言的关系从句标记》“隶属闽南区泉漳片”
  • 甚至还有颜铌婷 et al.《永春方言先行事态助词的形式、分布及来源》混用。

另外,本站还会参考ISO 639-3,如果将语改片的话会不会很奇怪?但是如果不从12年地图集的话,可能后续新的方言片的调整会遇到命名难题,无法向后兼容了。

因此我向客栈寻求解决方案,包括代号为cdo的语言的命名,以及对闽语各方言的划分和称呼。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25日 (六) 21:48 (UTC)[回复]

《中国语言地图集》显然并非唯一且毫无争议的划分标准。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26日 (日) 23:39 (UTC)[回复]
首先、阁下你得要看闽语方言内部划分的历史:
“闽东语”这一词最早也是有中国大陆语言学界提出的、台湾只有也只认闽南语和闽北语两语划分称谓。相反到最后台湾学术界也是慢慢的采用中国大陆的这套划分标准。
但到了西历2012年后、闽语方言内部就又划分成把闽语内部所谓的“语换片”(即:闽东片・莆仙片・闽南片・闽北片・闽中片・邵将片・琼文片・雷州片)和“片换小片”(即:侯官小片・福宁小片・泉漳小片・大田小片・潮汕小片・浙东南小片・赣东北小片・建瓯小片・建阳小片・邵武小片・将乐小片・府城小片・文昌小片・万宁小片・崖县小片・昌感小片)。至此划分情况基本和粤语吴语一致统一定性。
在现有划分(即:语-片-小片)之前、也有学者对闽语方言内部的(即:语-语)颇有争议。如:在詹伯慧的一篇‘关于闻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的论文里就提到过:
故此、现已经在‘中国语言地图集’提出了最新版本的划分、目前看也是没有争议的(‘关于闻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也是在西历2012年出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之前发表)、故此应当引用新标准的划分更为合适。如果还按照旧制(即:语-语)划分、说明在维基百科闽语条目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有很严重的知识年代滞后性、要挂上“此章节是已过时的用法、需要及时更新”的模板、并且要在粤语和吴语或者是其它语言条目引用过‘中国语言地图集’(西历2012年第二版)的文献都应该删掉。--桜花雪为了侬家各侬其闽越共民族 2024年5月27日 (一) 03:56 (UTC)[回复]
  • 首先我觉得,根据WP:COMMONNAME采用“闽东语”的条目名称,和“拒绝采纳12年地图集”根本没有关系。虽然《中国语言地图集》并不是国家规范,但其划分也是学术的(比较重要的)一说,我没有主张过将12年地图集的参考资料删去。
  • 另外,并非只有第一级方言才能用“语”。李荣《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1985)2.1 通名部分就举“闽南语”“苏州语”的例子。后文也只说“语”“一般用来组成方言区的名称”:
  • 再者,《地图集》并不是规范,异说很多,87年提出的晋语、平话独立还辩了二十年呢(好像一直排他性也得打个问号)。闽语也不是2012年一出版就突然从大区变成区了。87版地图集A2图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就提出“闽语大区也许改成闽语区好一点”。张振兴《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1997)也说“闽语大区应改为区”。而从近期的论文来看这种变动并非是广泛接受的,用旧划分法的并不是一个两个。不过原片现小片的可以考虑使用情况改等级(不过如果原来有小片的话就要变成“点”了?好像有点奇怪)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30日 (四) 09:20 (UTC)[回复]
阁下引用的‘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像“福州语”“苏州语”这种以地级市冠名语的一般不是汉藏语系的学术划分、反而更是民间对于当地方言的一种别称、有约定俗成的情况。而“闽南语”则相反、早是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在学术界提出来了、这两种情况不能同日而语。故此像“福州语”“苏州语”这种以地级市冠名语的不具有学术意义的采用词汇、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地级市+语的称呼只能放在“又称”一栏后面的原因。
而且阁下引用文献的这个时间段根本就还没有2012年新版划分的问世。按照正常情况来看、如果说‘中国语言地图集’是具有争议的划分书籍、那应该请阁下拿出自2012年以后(不包括2012年以前)在学术界对‘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年第二版)的反对观点和意见论文才对、而不是去追究名词采用的问题。阁下引用支持“语-语”的划分文献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论证、“历史文件不具有现实意义”。--桜花雪为了侬家各侬其闽越共民族 2024年5月30日 (四) 12:09 (UTC)[回复]
1. 是的,所以我要说语并不是一个方言单位(什么“语—语”“语—片”,都不是地图集的划片方式),大区—区—片—小片—点才是,用“闽东语”也并不违反12年地图集“闽东片”的划分,何况这个词符合WP:COMMONNAME。2. 一部学术作品不可能没有“争议”,确实有一些论文对12年地图集的划片提出意见,但争闽语是区还是大区我连写一篇维基论述都不想写,想来是没有论文愿意去争这个。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6月2日 (日) 07:36 (UTC)[回复]
一・“闽东片”才符合WP:COMMONNAME、因为这也是目前学术能搜得到并且是有官方认可的划分。如果说是为了WP:COMMONNAME里的: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索。的话、那直接加重定向即可。也就是说“闽东语”直接可以重定向到“闽东片”去即可。就像民间更多把学术界称呼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称呼为水晶宝宝一样处理。而且水晶宝宝一词也更为被民间所人知、比高吸水性聚合物一词说的更多、也更符合阁下所说的WP:COMMONNAME里的: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索。以及和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名称也是较为简短的,可以避免条目名称过于冗长。所以高吸水性聚合物为何不用的水晶宝宝该称呼?
二・有争议就应该拿出来看看、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争议、其次是这些类型论文占比一共有多少篇、然后再和02年版本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来相比看哪一个争议会更多、如果说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争议比0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争议少、那就应当引用该文献里的词汇。阁下说有论文指向对12年地图集的划片提出意见、那就应该展示出来分析里面到底是讲了什么意见情况。而不是说把这些全部意见都打入到反对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划分中去。--桜花雪 2024年6月2日 (日) 11:32 (UTC)[回复]

闽方言条目是否应采用12年地图集“闽语—片—小片”的命名方式?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6月2日 (日) 07:38 (UTC)[回复]
目前台澎金马方面有机构正式管理该语,也是某地的官方语言,理应以文化部称呼命名。如果台方官方机构仍在称“闽东语”,那么这反映部分以该语为官方语言的地区仍然同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论证”,而不能视作“历史文件”;中国大陆方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调整了语言及方言的命名划分,那就只修改中国大陆简体显示模式的变体就好,中国大陆方面的语言政策管不到台澎金马,不应该为此就排除了台方的叫法。此〔闽东语〕→〔闽东片〕移动属为转换地区词而移动条目,应是目前方针不容许的。--西 2024年6月2日 (日) 08:25 (UTC)[回复]
一些台方官方机构的网站上确在使用“闽东语”这一称呼:[1][2]--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5日 (三) 22:43 (UTC)[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壮侗语族”(或侗台语族)而非“壮侗语系”([3]),在中国知网搜索,“壮侗语族”也呈压倒性优势(若使用关键词搜索“壮侗语系”甚至得到0结果),但中维并不采用“壮侗语族”这一名称。--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3:29 (UTC)[回复]
另外除知网外,根据Google也可明显得出谁是COMMONNAME:带引号搜索,“壮侗语族”681,000结果,“壮侗语系”仅19,100结果。同样是常用性有压倒性差异,同样是有官方机构采用“语族”,为什么对壮侗语和闽语的条目命名不同呢?--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3:43 (UTC)[回复]
这两个条目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壮侗语系”这一条目名也并非一定合适或一定不合适。在下已在下方的讨论中阐释了支持“闽东语”作条目名的理据,如果您确实认为“壮侗语系”条目名不妥,可以另行讨论。--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11日 (二) 08:12 (UTC)[回复]
“闽东片”、“闽东语”乃是观点上的差异,而非地区词。--Ghren🐦🕑 2024年6月10日 (一) 06:50 (UTC)[回复]
在下不是认为这两个词应视作地区词,而是为路西法人君的观点提供一些参考。在下自己认为应当维持现有“闽东语”标题,并在下方的讨论中阐释了理据。--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11日 (二) 08:08 (UTC)[回复]
“闽东片”这种具有官方修正性质定义的才是应当把“闽东语”移动到“闽东片”条目中去、如果其他地区无此共识才是直接使用语言转换变成“闽东语”。--桜花雪󠄁 2024年6月11日 (二) 11:52 (UTC)[回复]
“闽东片”这种具有官方修正性质定义的才是应当把“闽东语”移动到“闽东片”条目中去、如果其他地区无此共识才是直接使用语言转换变成“闽东语”。--桜花雪󠄁 2024年6月11日 (二) 11:50 (UTC)[回复]

即使“可以把闽东方言称为‘闽东片’”是没有争议的,这也不代表“不可以把闽东方言称为‘闽东语’”是没有争议的。将条目名定为“闽东语”,并不需要对“闽东片”这一名称的学术性反对意见,只需要对“闽东语”这一名称的足够支持理据即可。

樱花雪君对WP:COMMONNAME的理解亦让人难以苟同。樱花雪君认为“闽东片”才是“目前学术能搜得到”的名称,说得就好像“闽东语”不属于“目前学术能搜得到”的名称一样。分别谷歌学术搜索2012年以来使用“闽东语”“闽东片”的文章,会发现前者结果数目显著高于后者。这一事实与樱花雪君的言论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相反的。如果考虑到学术界之外的日常使用,那么就像魔琴君展示的那样,“闽东语”有着几个数量级的压倒性优势。

此外,樱花雪君还提出了一种惊人的观点:樱花雪君认为,如果将标题定为“闽东语”,就不应引用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作参考资料。这种想法完全没有道理。认为条目应当使用与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所用称呼不同的标题,不等于认为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不应用作条目的来源。即使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是最高的权威著作,在维基百科条目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性地接受其中的观点,而非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总之,由于WP:COMMONNAME,此条目的标题应当维持为“闽东语”。--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5日 (三) 13:16 (UTC)[回复]

阁下对我认为的想法是纯属子虚乌有。首先、我没有说过“目前学术能搜得到”这个说法、而且我的完整说法是目前学术能搜得到并且是有官方认可的划分阁下把我官方后面一句的说法给我断章取义掉可真有意思。
那既然已经有官方背书的‘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年第二版)情况下的2012年当初在闽语分支历史上为何不新增该文献?还在引用一个20年前的历史文件?是没有人更新?还是闽语区的维基人“刻意隐去”?本人不好说。
还有、如果说不是刻意隐去那为什么粤语和吴语均采用了‘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年第二版)的文献资料呢?而闽语就没人去新添这一重要的文献资料呢?--桜花雪󠄁 2024年6月5日 (三) 15:01 (UTC)[回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不是中国大陆的语言主管机构。教育部发的稿件2016年还在引用版《现代汉语》的七区说(19年改引12地图集)。这里也没人说不要新增该文献,只是说标题命名仍然按“语”。首段可以这样写:
被ISO 639注册为独立语言这点不知道如何插进去,看看有没人有想法。
侯官小片可以这样写:
至于所谓“刻意隐去”,只是没人更新罢了,晋语官话都没提到12班地图集,平话连地图集都没说,甚至在{{汉语}}中还归到粤语下面。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6月15日 (六) 13:23 (UTC)[回复]
“被ISO 639视为一种语言”这件事依在下之见不用写,信息框里有ISO 639-3代码足够了。“注册为独立语言”这种说法略显不妥,可能使人误以为“ISO 639认为闽东语是单独的一种语言,不属于汉语”。--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15日 (六) 16:54 (UTC)[回复]
 既然按台湾官方的话、明体在台湾的正式官方机构叫做宋体、但是在维基百科上的说明为何标题又是标以明体?本人认可明体在台湾民众传播度的情况、但明体只能作为又称不能作为标题。所以、如果要改的话、也是把闽东语一词转移到闽东片去、然后在使用字体转换到台湾的时候、直接把闽东片转成闽东语即可。而且如果还要再论接管语言的话、也就只有闽东片闽南片是接管的、其他闽语方言如:莆仙片闽北片闽中片邵将片琼文片雷州片不受中华民国管理、那这些就应该改成片。而且关于不互通的还有一个例子、吴语
既然吴语也是内部不互通的情况、那又为何分成片?为何也不是把各个地方叫做语?--桜花雪󠄁 2024年6月15日 (六) 23:40 (UTC)[回复]
宋体/明体字词转换了啊。闽东语和闽东片一个是语言(方言)名称一个是分类地位,感觉不适用字词转换。

方言的名目有专名部分和通名部分之别。比方说,“吴语区、吴语、苏州话”,“区”字是指分布范围的通名部分,“语”字和“话”字是指方言的通名部分,……

——1987地图集A2
如果用1987地图集的话说就是,一个是方言的通名,一个是分布范围的通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吴语不分为五个区,大概是习惯使然吧,搜了一下似乎没有相关论述。另外小片以下好像没有词了?(点应该指的是某一处而不是划分范围。)陈波《海南方言的分区》(1986)把琼文方言从区分到小片,改用琼文片的学者分到小片好像就不再分了。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6月16日 (日) 02:32 (UTC)[回复]
小片下面就是话了啊。如:闽语-闽东片-侯官小片-福州话・闽语-闽东片-福宁小片-霞浦话。而且闽东片和闽东语两个都是相同的分类、就只是名称不同。而且如果要这么“语-语”分的话、那其他地方的语言应该也要划分成:粤语-粤海语・吴语-上湖语。而且宋体/明体字词转换了、那为何不按照人家的官方的说法来?上面所谓的“闽东语”又引用台湾官方、这个宋体/明体就又不引用官方的了、什么双标和选择性失明?——桜花雪󠄁 2024年6月16日 (日) 03:17 (UTC)[回复]
@桜花雪之前有些地方没说清楚,我重新解释一下吧:
一、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闽东语”都比“闽东片”常用得多,因此条目名应根据“使用常用名称”这条命名原则选用前者。
二、《中国语言地图集》采用“闽东片”,不影响第一条的成立。
三、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命名、宋体的字词转换、粤语吴语采用的文献资料,都与闽方言条目命名无关。--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22日 (六) 19:11 (UTC)[回复]
就像“白罗斯”一样,闽东片什么时候获得中文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我就支持将闽东语移动至闽东片。另外我奉劝桜君:不要看到别人对你的“正名化”想法提出异议就玩“转移话题”的那一套(如引入蒋中正人名争议,最近阁下已经在数个讨论区这么干了)。--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7:29 (UTC)[回复]
那请问阁下你在结城明日奈讨论的时候说的一句顺便一提是在表达什么?这不就是画蛇添足的转移话题?然后进行人身攻击?这就是阁下作为维基用户对其它维基用户的基本素质?既然你能发表你所谓的个人看法和意见、难道我不能发表个人看法?双标是吧?阁下是在反驳金字塔里的倒三层是吗?就不能好好说话?自从编辑福建人条目一开始、你之前和本人的发言态度问题也当作WP:假定善意处理了。但现在看来再结合之前的言论态度、根本就不像是一个维基人该有的基本素质。而且每次阁下讨论话题的时候总是想把本人往我有“正名化”想法上拐、这不是转移话题是什么???如果阁下再这样得寸进尺那有必要进行一个提告了。至始至终、阁下对本人攻击尤为强烈、其它维基用户对于阁下的言论态度也都看在眼里。--桜花雪󠄁 2024年6月26日 (三) 07:57 (UTC)[回复]
首先,在各类“正名化”讨论中,你都有转移话题的迹象。举个例子,在本话题中,你就将话题转移至“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命名、宋体的字词转换、粤语和吴语采用的文献资料”,这可与本人的讨论无关。其次,你如果对我有意见,且想要提告的话,那你就应当去提告版控告,而不是在条目探讨处控告本人。另外你如果想要本人被封禁的话,我会推荐你联名其他维基人对本人进行控告,这样我本人被封禁的成功率会上升。最后,命名常规相关话题中本来就有“正名化”和“常名化”的矛盾,你的想法从客观上来看确实接近“正名化”立场,这有什么问题吗?--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28 (UTC)[回复]
你的想法从客观上来看确实接近“正名化”立场属于是本人的无中生有・原创研究、本人在旧时南越与南越国的社群讨论中、是谁更倾向于“正名化”立场?如果说本人有“正名化”立场、那如何解释本人在该讨论中的立场??--桜花雪󠄁 2024年6月26日 (三) 09:07 (UTC)[回复]
而且这个是语言问题、不单单是人物的名字问题。闽语方言内部是要考虑互通性。现在之所以全部降级为了片、也正是因为现考究的闽语方言内部还有一部分的底层词汇和使用文字还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且不互通的闽语方言只是白读音、闽语里本身就有文白异读的现象。闽语方言内部不互通的是白读音、闽语文读音是互通的。不然不怎么解释闽剧为何能具有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桜花雪󠄁 2024年6月26日 (三) 09:27 (UTC)[回复]
首先、如果使用语的话、会造成分层混乱、会变成两个是同级存在、如会出现:“闽语-闽东语”这种分层混乱的情况。其次、如果说民间使用情况的话、使用平话一词的情况比使用闽东语一词的情况会更多、那为何又不使用平话一词?还有、如果内部使用“语”之级别、那说明在闽语方言中、不管是文读音还是白读音甚至是具有一致性的词汇・文字和读音上都是绝对的完全无法互通。(这也是早期学术界认为的观点)但就上世纪自李如龙教授和陈章太教授发表的‘论闽方言的一致性’研究论文结果来看、绝对的完全无法互通的说法完全不存在。故此这也更好的解释了闽剧这个用闽语(福州话)文读音为何能在福建・台湾・东南亚(其中台湾东南亚的华人还是使用下南腔下南侬主体族群)具有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呢?如果说闽语方言内真的完全是个隔离以“语”来分的话、那下南侬怎么能听的懂闽语(福州话)文读音的闽剧呢?按民间朴素的认知来讲闽东南北中莆仙邵将语都应该是绝对的完全隔离才对哇、因为都是完全不同的词汇・读音和文字才对哇。--桜花雪󠄁 2024年6月28日 (五) 03:21 (UTC)[回复]
“闽东语”是常用名称吧?维基百科当然也应该记载学术名称,但标题自可沿用常用名称,这应该没什么问题才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27日 (四) 03:59 (UTC)[回复]
仍为此标题的话、会有明显的主观判断认为闽语方言内部下的方言片不管是文读音还是白读音甚至是具有一致性的词汇・文字和读音上都是绝对的完全无法互通的歧义向。但就自李如龙教授和陈章太教授的发表论文‘论闽方言的一致性’结果来看、绝对的完全无法互通的说法完全不存在。这就比如说:福州 闽语闽东片:Hók-ciŭ 闽语莆仙片:Ho̤h-ciu 闽语闽南片:Hok-chiu 闽语闽北片:Hŭ-ciú、在这种只是不同口音的情况下、虽然能听出略有有差别、但是还是能听出你在表达的是什么词的这个情况。故此在闽语方言中是有单个词拿出来的情况下仍是有相同的互通一致性情况。--桜花雪󠄁 2024年6月27日 (四) 04:42 (UTC)[回复]

移动条目“王守仁”至“王阳明”[编辑]

Talk:王守仁 § 建议更名:“王守仁”→“王陽明”有用户正在征求社群意见,敬请编者关注。

简要说明:“王阳明”远比“王守仁”一名通行,“王守仁”是否应移动至“王阳明”?正如中维用“王重阳”而不用本名“王喆”,用“章太炎”而不用本名“章炳麟”,用“孙中山”而不用本名“孙文”或“孙逸仙”。--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17:23 (UTC)[回复]

--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8:27 (UTC)[回复]

关于“Iberia”这一航空公司的法定名称[编辑]

模板Template:Cite act理论上来说应该可以用语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府公文(法律性质的文件,包含发文字号),但是其目前的格式和中文习惯差异比较大,不知道如何适应中文,又或者比较适合单独创建一个新的?--Kethyga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5:22 (UTC)[回复]

话说……一般中文文献引用法律是用什么样的格式?《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里没有提到法律。似乎法律相关论文中引用法律也有自己特殊的格式(如[4])--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5:49 (UTC)[回复]
感觉不太容易兼容多语言。参数看上去不错,但单独一套模板和规范、手动整理,目前确有必要吗。--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6:07 (UTC)[回复]
单独的话,en:Category:Law citation templates有不少美国之外的法律引用模板,中文Category:法律引用模板也有几个,不过相对少。《法学引注手册》中,法律条文相对适合{{cite act}},规范性文件(或其他文件)似乎不太适合。用模板主要是为了统一风格和统计,实际不用任何模板都可以。--Kethyga留言2024年6月8日 (六) 06:32 (UTC)[回复]

我觉得引用法律的话直接在维基文库里找然后引用维基文库就好,用{{cite wikisource}},别的地方我不太清楚,但中国大陆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文库基本上都是全的。———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11日 (二) 03:54 (UTC)[回复]

维基文库是否属于可靠来源?(之前就遇到过维基文库版本和辞典书证版本中引文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当代法律一般是不会不一致。)--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3:57 (UTC)[回复]
以前在互助客栈我记得聊过这个问题。维基文库本质上属于图书馆,问图书馆是否属于可靠来源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应该具体判断图书馆里的图书是否属于可靠来源。--———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11日 (二) 04:14 (UTC)[回复]
我的意思主要是从维基文库这一图书馆是否“忠实反映图书原文”的角度去判断它是否“可靠”。比如之前在马达加斯加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近现代汉语辞源》中引文中梁启超《新民说》中用“马达加斯”一译,但维基文库中却用的是“马达加斯加”(其他文字也略有出入),我认为维基文库的“可靠性”是低于正式出版物的。--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04:22 (UTC)[回复]
所以我说“具体判断图书馆里的图书是否属于可靠来源”嘛,有些用户确实在维基文库上传文献时不仔细不认真,拿来当来源确实不好。不过维基文库一样可以改,碰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顺便把文库里的这个错误给改掉,这样你在引用时就是正确的。再就是,既然存在{{cite wikisource}}这个模板(不仅是中文,其他好多语言版本都有),本质上表示社群认可将文库作为来源。--———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11日 (二) 04:33 (UTC)[回复]
哦,原来您本来就是此意。我觉得“判断图书馆里图书是否可靠”这一比喻容易让人误会成判断文献本身的“内容”是否可靠,可能“判断图书誊抄出版过程是否可靠”之类的会更好些,更突出可靠性会发生问题的重点(也就是录入文库这一“程序”)。(尤其是古代的图书出版,没有印刷机,纯誊抄,就很类似现在的“录入文库”这一行为。)另外,提到文库的可靠性问题,可以ping一下“马达加斯加”词源内容当时的主编@Allervous。--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2:20 (UTC)[回复]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项目提供含原文影印本的文献,可能会比维基文库更可靠。而英文维基文库有些书籍通过.djvu格式的影印本文件,大概可以保障“忠实反映图书原文”,建议中文维基文库参考一下。--Allervous初音ミクのセーラー服 2024年6月11日 (二) 13:15 (UTC)[回复]
使用{{cite wikisource}}可以,用{{cite website}}或其他模板也可以,这里是想讨论出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应用或法学引用的格式。平时引用习惯“标题(发文字号)”,这里的“发文字号”在这几个模板中目前似乎只能和标题放一块,“发文字号”独立一个参数比较好。--Kethyga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01:55 (UTC)[回复]
直接在模板里加“发文字号”的参数?--———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12日 (三) 02:33 (UTC)[回复]
不建议。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8日 (二) 14:07 (UTC)[回复]
我推测{{Cite act}}默认是来引用普通法(相对于大陆法而言)下的法规、法令、法案、条例等的(虽说引用大陆法的法规、法令、法案、条例等应该也没问题),因此以这模板来引用公文(而非法规、法令、法案、条例等)自然水土不服。现时不存在任何一个专门引用公文的引用模板,我个人推荐在wikisource有文本的时候引用wikisource,其他情况下使用{{Cite report}}(有分卷、期的话也可以使用{{Cite journal}})。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8日 (二) 14:07 (UTC)[回复]
{{cite wikisource}}无法体现发文字号,{{cite report}}会在标题后加上“(报告)”。--Kethyga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5:21 (UTC)[回复]

条目名称 命名一致性[编辑]

请问下列条目的名称是否可按NC:一致性统一一下?

有关Iowa战舰还有一个小问题,已于技术版提出但获告知应移至此讨论。简单来说,Iowa的简中似乎应为“艾奥瓦”,繁中为“愛荷華”,所以未知以繁体“艾奧瓦”命名是否合符规范。另这些题目的字词转换可能需调整一下。--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0日 (一) 02:21 (UTC)[回复]

请看注一“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奥花=奥普拉,所以就是符合一致性。--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2:38 (UTC)[回复]
额那个注完全可以写在同一行吧。。。那请问“艾奧瓦”使用繁体“奧”,以及繁体标题使用简体地区词会否视作违反繁简统一?--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0日 (一) 05:16 (UTC)[回复]
艾奥瓦+号战舰(中国大陆译名繁化+其他)如何判断,有点卡bug,个人不太清楚这个情况如何处理。--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5:40 (UTC)[回复]
如果某一简体用词在繁体世界也不算罕见个人认为可以予以保留并在NoteTA里写成:zh-hans:艾奥瓦; zh-hant:艾奧瓦; zh-tw:愛荷華...。反过来亦同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08 (UTC)[回复]
我对“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的理解为:为了使某一主题下的所有条目命名一致,可以将所有页面统一至某一地的用词而不考虑先到先得的问题。--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04 (UTC)[回复]
“所有页面统一至某一地的用词”绝对违反另一个指引地区词
题外话,“一致性”这个原则,是很后期才有的, 2021年5月才通过,而且备受争议。大部分编辑都在明里暗里地不合作抗议,通过次月就被提出删除(1), 2023年7月的修订也可以看到有部分人不满这个做法,最终降低了这个规则的使用方式,从略带强制的“技术上”变成“命名惯例”。(2
实施前很多条目都不跟这个做法,追溯过去内容,会发现很多冲突的情况。由于潜在反对声音很多,所以没有出现从者如云,普遍推行的情况。--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28 (UTC)[回复]
我觉得可能是为了方便分类?比如说Category:2011年发现的系外行星为例,当中有一大堆开普勒和克卜勒,分类排序起来应该会很麻烦,除非直接用Kepler作为默认排序。或者是可能会遇到地区词混乱,统一至某一地用词有助于正确实现地区词转换的情况(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可以进一步为各个专题设立自己的“命名一致”规则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55 (UTC)[回复]
不对吧?是无论用什么技术手段处理,祇要显示(给读者的)结果“看起来一样”就好。大概正好与您说的相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1日 (二) 15:27 (UTC)[回复]
可能我们对条文的理解的方式不一样吧。--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5:35 (UTC)[回复]
因为除少数技术限制外,仅仅为了实现某种用词而移动条目或更改内容,正可能构成繁简或地区词破坏,同相关方针与指引之精神相违。所以我想大概是相反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1日 (二) 16:25 (UTC)[回复]
如果不利于地区词转换的话,可以考虑移动标题。--东风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5:51 (UTC)[回复]
最初我正是遇到这个问题。
例如奥花·云费的条目,#早年的第二段中的“奥普拉·温弗里秀”,中港台三地的转换都令节目名和人名不一致。
我修改前的姊妹舰历史版本,#军用例子写着“愛荷華號戰艦 (BB-61)、...共同組成衣阿華級戰艦”,我不知道大陆该用艾奥瓦还是衣阿华,反正就该一致,港台版同理。--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0日 (一) 06:14 (UTC)[回复]
舰队名称源于美国地名,美国各地翻译有转换组,你可以参考里面的翻译。--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6:24 (UTC)[回复]
这我知道,但不知为何例如百度百科虽然写艾奥瓦州,但写依阿华级战列舰。原因我不深究,反正至少维基的船级和舰名应一致。--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0日 (一) 06:33 (UTC)[回复]
2005年的资料已经是依阿华级战列舰([5]),当然中维条目是2004年创建的,不排除是循环引用。--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7:57 (UTC)[回复]
进一步查找资料,1994年的中国大陆军事杂志已经使用“依阿华”级战列舰([6])的说法,可能是为了区分地名和战舰,以采用了不同译名。这个情况不适用于“一致性”。只是单纯的译名问题。
PS:对比查证“艾奥瓦级战列舰”在知网没有搜索结果。--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03 (UTC)[回复]
“依阿华”/“衣阿华”在战舰中适用于约定俗成,后出现的“艾奥瓦号”相关新闻不排除是直接套用iowa的中文地名。这里面的战舰名和州名要分开讨论。--东风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8:57 (UTC)[回复]
对于一致性的要求,我倾向认为是同主要类型(例如:衣阿华级战列舰艾奥瓦号战舰 (BB-61)艾奥瓦号战舰 (BB-4)可以归为主要类别是战舰)或者关联性衍生(例如:作品条目及其衍生列表条目等)条目有这个需要。对于奧花·雲費奥普拉·温弗里秀,可能是编写时用字模式选择导致有差异(在oldid=64924556版本,一致性原则不存在,对于名从、常用冲突的处理是先到先得原则)。——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11日 (二) 06:13 (UTC)[回复]
“命名一致性”原则问题很多,而且定义模糊。最近才又见到相关案例。我认为相关方针与指引实在很有商榷的必要,此原则一般而言应该仅局限于经社群个别商讨确定的个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1日 (二) 16:27 (UTC)[回复]
分类名称指引相关内容也需要调整,明确保留原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1日 (二) 16:38 (UTC)[回复]
依我简单研究后的理解,NC:一致性所管的主要为“格式”而非“用字”,所以其实应该不适用于此讨论串。假设属实,我所列的条目的用字不一致有否违反任何规定?
  • 假设有,是否需统一,如何统一
  • 假设无
    • 可否统一,如何统一
    • 有否需要增设相关指引
奥花·云费奥普拉·温弗里秀的问题,其实在奥普拉·温弗里秀的页面补个noteTA就应该可以解决了,该系列战舰的问题同理。问题在于:
  1. 于其他条目使用这些命名不统一的字词时(例如姊妹舰),很大机会是不会加noteTA的,这就转换不了,问题并未解决
  2. 繁体艾奧瓦等情况,尤其是不属于“简体用词在繁体世界也不算罕见”的情况者,如何处理
--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2日 (三) 02:50 (UTC)[回复]
技术上来说没有,由于其他条文的影响(NC:先到先得),除非是遇到地域词转移问题,否则创建条目时如何,之后也如何,就是上面Easterlies提到如果不利于地区词转换的话,可以考虑移动标题
我看到舰队转换组,艾奥瓦号战舰是香港地区译名。个人不熟悉相关领域,无法判断。若舰队转换组内容为真,现在已经是地域词形式上的“一致性”。--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07:44 (UTC)[回复]
命名一致性条文订明“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排除地区词差异,故不追求统一至同一地区词。同一事物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同名称:若应包含在转换机制之中,即为任何一地可靠来源最常用用词及字形,则不作修改,不必强求一致;若不应包含在转换机制之中,即不属任何一地可靠来源最常用用词及字形,一般则需改为任何一地可靠来源最常用用词或增设针对同一事物的两层或多层转换,以使任何一地用字模式恰当转换并正确展示用字。但若有名称在所有6地都常用但皆非最常用,则不必修改;不过这种巧合不多,更有可能出现某个名称在1地最常用、3地常用、2地罕见等情形,仍需修改用字或增设多层转换以照顾后2地转换效果。--— Gohan 2024年6月16日 (日) 02:36 (UTC)[回复]
这篇文章里的内容可以参考一下(虽然作者是自媒体):https://i.ifeng.com/c/8WebW2hOuBA 标题:“从“爱我华”到“衣阿华”再到“艾奥瓦”,这个州都经历了什么”--桃花影落飞神剑留言2024年6月15日 (六) 15:45 (UTC)[回复]
主要的关联到地区词处理、常用名称等概念。译名的会试着时间和传播改变的,严复早期将telephone翻译作“德律风”,最后流行的是“电话”。译名可以溯源,但在本话题作用不大,重点的当前的各地译名。--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01:18 (UTC)[回复]
借用电子游戏命名方针的思路,这个问题可以倒过来考虑:每篇条目理论上要分别维护6个标题,即zh-cn、zh-hk、zh-mo、zh-my、zh-sg、zh-tw标题。然后确定标题时,每个用字都应该按照WP:NAME来跑一轮,分别得到各自的最优标题。具体到Po主的问题,就是Oprah在zh-cn标题中有没有统一命名为“奥普拉”,在zh-hk区域中又是否统一译作“奥花”?
至于条目的实体标题(即zh),应该是上述六个标题之一。但是zh只能有一个,那就跟着创建时版本的用字走,这样“先到先得”也是标准一致,谁都不会有意见。这样zh就成了纯粹的技术性id,对读者来说不再有实际意义。而且现在小工具对zh用字会有驱离提示,也算明确表示zh不是给读者看的
这样来看,很多时候要讨论的是条目字词转换,而不是条目标题本身。毕竟读者看的是转换标题,而不是实体标题。例如认为要某地的标题需要修改,但又觉得有争议,那就应该比照移动请求的规格来申请。如果而实体标题正好是该地区,那就条目自然会随转换规则的修改而移动😂--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12:19 (UTC)[回复]
PS:地区词和简繁转换问题要分开。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在条目正文里用简体打hk/mo/tw地区词,或用繁体打cn/my/sg,是否算不佳做法?如果答案是“算不佳做法”,那我们就考虑这种正文打繁体字(简体字),但用词却和cn/my/sg(hk/my/tw)标题相同的情况:
  • 繁体字打的词在hk/my/tw某地最常用,只是对应的转换规则不对。这自然应该修改转换规则,没什么可说的。
  • 繁体字打的词在hk/my/tw某地较常用。此时可以认为用词对该地合适(就像乙醇条目里也可写“酒精”),亦即不用附加转换规则。
    • 如果其他地区罕用该词,则可以附加单向转换,映射到该地最优名称(一般为该地条目标题)。
    • 当然处于用词一致性和维护便利的考量(特别是专名词),也可以直接修改原始码来配合转换组。
  • 繁体字打的词在hk/my/tw全都不常用,这可能是早期编者复制标题时,条目还没有定义地区词转换规则。这算输入不佳,应该直接修改原始码(或者转简繁体,或者简繁不变而改换用词)。
但是关键在于,一般编者可能只熟悉当地用法,如何给其他地区的用法背书😂--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13:49 (UTC)[回复]
我个人的想法是,简体区用词用简体写,繁体区用词用繁体写。技术上,若不依照此原则,(可能)会影响地区词转换的匹配,具体结果就是转换失败。
假设有组词的转换为“cn:cn; my:my; sg:sg; hk:HK; mo:MO; tw:TW”,小写为简,大写为繁。若今天有人写了“CN”,甚至“Cn”或“cN”,系统能正确转换吗?如无其他相应转换规则,应该会显示成“cn/my/sg:cn; hk/mo/tw:CN”吧。完善转换组(对应简区常见繁词、繁区常见简词)可能可以涵盖“CN、MY、hk、mo...”等情况,但也处理不到“Cn、mY、Hk...”,除非。。。
若系统无法处理,就只能 1)改良转换系统 2)避免情况--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18日 (二) 03:58 (UTC)[回复]
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序言就有说中国大陆(zh-cn)、新加坡(zh-sg)及马来西亚(zh-my)的地区词使用简体中文;台湾(zh-tw)、香港(zh-hk)及澳门(zh-mo)的地区词使用繁体中文。违反这个原则是会影响转换规则运作,极端的案例就是快打旋风,简繁用错就直接GG。但是“地区词处理”藏的比较深,很多人注意不到。而命名常规又只规定了繁简统一,没有讨论地区词问题;Wikipedia:命名常规_(日本动漫游戏条目)最底部是说X体区有X体标题的问题,但这又只是个领域方针😂--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6:50 (UTC)[回复]

现在Wikipedia:命名常规的框架可能不好。现行命名常规指出:“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这句话指“条目实体标题全球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的问题”,这就比较有问题:一方面我们字词转换,就是因为这点很难做到;另一方面读者也实体标题,争这个“中文界最优标题也没有意义”😂。可能我们是参考英维,但英维是没有地区词转换问题的。我想在中维,这句话的含义是“条目各转换标题该区域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的问题”。

虽然说从读者角度,只要转换标题正确就ok;但是实体标题终归是存在的,从编者角度也不能不讨论。这里举几个例子:

  • zh-Hant-CN/zh-Hans-TW式输入影响转换规则,是否应该禁止?目前命名常规只说繁简统一,这应该就是只考虑无地区词差异条目的结果。
  • “快打旋风”有段时间简繁标题的内容不同:简体导向街头快打系列(大陆指Final Fight,而繁体快打旋风是消歧义页(香港指Final Fight,台湾指Street Fighter。这种做法好处是方便使用简体的大陆读者,但坏处是麻烦了简繁不敏感的用户。所以只有简繁(非地区词)差异的标题是否应该视为一个?
  • 高达系列实体标题用英文,再通过“原文:高达;大陆:高达;台湾:钢弹;香港:高达;”将各地标题转换为中文。这种“实体标题以外语中立,各地标题通过转换解决”的做法ok吗?
    • 更广义地说,如果实体标题和所有地方的用字都不同,我们先假定各地转换标题是正确的,那这个和任意一地的最优标题都不同的实体标题为何会符合命名常规?
  • 地区词有分歧时,选择哪个词语做实体标题不会吵架?(目前的做法是WP:先到先得

由此可见,实体标题和转换标题也是紧密相连的。就如同我上面举的例子:对于有地区词差异的主题,zh-cn等转换标题如何判断,实体标题又该如何选择;对于没有地区词差异的主题,标题又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问题,只在“命名原则和惯例>其他命名惯例>先到先得”这个角落谈就很low了。将章节应该改组成大标题“== 实体标题与转换标题 ==”放在“== 命名原则和惯例 ==”前,先讨论要不要处理地区词,如果要处理地区词,再根据命名原则敲定各地最优标题,这才是正常的顺序。相信这样做,包括po主提到的一致性问题在内,许多问题会有更清晰的解说--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8:28 (UTC)[回复]

奥普拉·温弗里秀的问题,我细看一下原来是内文原始码有简繁混用,问题不大。
Iowa的情况,稍微了解了一下,我想法如下:
州的条目问题不大,战舰的话应该要处理一下。
  1. 现时繁体艾奧瓦是Module:CGroup/Shipname内的香港地区词。
    • 小弟是香港人,对此表示怀疑。
  2. 网上简单搜索相关战舰,香港用的较多是与Module:CGroup/USState一样的愛荷華。
  3. 大陆地区词的话,舰名应为“衣阿華”,BB-4的标题转换要改一下。
  4. 这些都改完之后,再看看相关页面,届时繁体艾奧瓦将不存于转换组,全部繁体艾奧瓦须改成合适的地区词。
  5. 网上找资料时,看到一个nga帖子,4楼表示“爱奥瓦,我国称呼这个农业州一直都是这个名字”,应为玩笑,但一搜,我瞬间崩溃。
--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25日 (二) 05:08 (UTC)[回复]
@Cwek@Easterlies@Ericliu1912@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Nostalgiacn@微肿头龙@桃花影落飞神剑@神秘悟饭请教各位大佬小弟以上思路是否可行?繁体艾奧瓦和爱奥瓦的问题可能可以用bot全部改掉?(漏了说明,繁体艾奧瓦当然是等确定舰名再处理,但地名按现时转换组应该可以直接改掉?)--惣流 明日香 兰格雷不姓 2024年6月26日 (三) 12:28 (UTC)[回复]
涉及地区词者,需要更多商议。尤其需要来自香港方面的意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26日 (三) 13:14 (UTC)[回复]

重要:涉及限制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讨论之政策修订(续)[编辑]

用于表示日本节庆活动的“祭”是否可以视为恰当的中文用法[编辑]

看到将“Category:琉球节日”改为“Category:冲绳县的祭”现象,产生的疑惑--苞米()💴 2024年6月14日 (五) 09:14 (UTC)[回复]

你成功勾起了我对“纪”这个字的心理阴影。--MilkyDefer 2024年6月14日 (五) 12:22 (UTC)[回复]
大草,你是在说这个?--BigBullfrog𓆏2024年6月16日 (日) 18:38 (UTC)[回复]
不应视为中文。汉语“祭”无此用法(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辞源》等等)。--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2:33 (UTC)[回复]
如果此处的祭如同战祭丰年祭,是指庆典或活动的话,可参见《教育部异体字字典》释义五。[7]--夜月辰星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2:44 (UTC)[回复]
如果此处讨论的是Category名的话,或许可以参照Category:日本铁路公司,条目名使用特例的铁道,而Category名则用惯例的铁路。--夜月辰星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2:57 (UTC)[回复]
既然《教育部异体字字典》给出了这个义项,那么说明“祭”在汉语中确实可以表示“庆典活动”的意思,但我仍不认为可以用来作标题,理由有三:一、《异体字字典》没有给出词性说明,不过从例句(例词)为“雪祭”、“海洋祭”、“音乐祭”等来看,“祭”表示此义时可能只能用作词缀(例如“作者”“读者”的“者”字、“产业化”“绿化”的“化”字等),“冲绳县的祭”中“祭”直接作为成词语素,这可能是不合法的,至少很不符合语感;二、目前只有台湾的词典给出这种用法,可能不是所有汉语地区广泛的用法;三、即便在中国大陆等地区的词典中找到了这种用法,用“祭”来表示庆典活动在汉语中仍是不常见的,完全可以用更常见的方式来表达。--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2:57 (UTC)[回复]
意味不明啊?维基人接纳某些活动常用名称为中文就算了,分类可以自己命名就或许不必如此了吧?不过日本相关分类好像都这样,有整体考虑必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4日 (五) 12:47 (UTC)[回复]
可以改用祭典。--AT 2024年6月14日 (五) 13:20 (UTC)[回复]
中文普通名词“节日”不应换成日语的“祭”,并非是专有名词。现代标准汉语中“祭”一般是祭祀的意思。反对使用祭典,祭典不是节日。百科全书面向的是普通的中文读者。--Kethyga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4:05 (UTC)[回复]
条目祭 (日本)在2007年由武藏创建并使用了“祭”,分类:日本的祭>分类: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祭>……亦依从了这样的命名。如需更改应一并更改,可使用“祭典”。--绀野梦人 2024年6月14日 (五) 14:08 (UTC)[回复]
如果祭是普通日语词汇而非有特别意义和限定,不应这样用。--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4:13 (UTC)[回复]
同意Kethyga君,贡寮国际海洋音乐祭可以,但Category:冲绳县的祭不行,因为前者是专有名词,而且用“祭”表达活动或庆典仍不是中文圈普遍的用法。固然语文是活的、会改变、会交流的,语文也可以有外来语,但此种用法尚未成为中文外来语。-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14日 (五) 15:26 (UTC)[回复]
应该是一种日文汉字借入中文汉字语境的情况,但仅限于专用名词化(例如札幌雪祭等),如果作为一个独立语素作为其他语素的被修饰对象,类似上述举例,应该没有对应类似“节日”、“祭典”的意思,可能需要对应替换为相应语言的独立语素“节日”或者“祭典”。——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15日 (六) 00:53 (UTC)[回复]
但纠结下去的话,“祭”在中文汉字的语言有“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供奉鬼神或祖先”的意思,对应日文汉字其意思也有类似的语义:因为日本这些“祭”的前身有相当是与“供奉鬼神”等的仪式。——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15日 (六) 00:53 (UTC)[回复]
经我再三考虑,我建议全面废除“日本的祭”以下所有分类,改以“神道祭事”取代(有需要的话可再按都道府县细分),与神道无关的如札幌雪祭等则划入日本年度活动(有需要的话可再按都道府县细分),只有明确区分祭典和活动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AT 2024年6月15日 (六) 08:52 (UTC)[回复]
"祭"可以作为日语汉字直接引入汉语的外来词。--小河仔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22 (UTC)[回复]
未经词典等收录,不得人为“引入”外来词,这属于原创研究(原创新词)。另外,您是新注册用户,第一条编辑便是在条目探讨内突然回复,这是为何?(这种现象难免令人多想,故需确认)--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29 (UTC)[回复]
在编辑条目时看到了互助客栈。--小河仔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30 (UTC)[回复]
上一条回复是您的第一笔编辑。按理说,新用户并不熟悉客栈。如您有其他主账号,还请根据WP:傀儡政策公开。若真是新注册用户,那可以忽略我说的。--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33 (UTC)[回复]
我刚刚接触互助客栈,觉得很新奇,像BBS论坛一样。--小河仔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39 (UTC)[回复]
哦哦,好的。欢迎来到维基百科。--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45 (UTC)[回复]
据我所知,“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使在日本文化相关的语境下也是如此。因此即使表示日本节庆活动的“祭”可以视为恰当的中文用法,“XX节日”也不宜改为“XX的祭”。--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15日 (六) 17:12 (UTC)[回复]
也许从分类命名一致性出发,所有相关分类都应该使用“节日”为后续。现在Category:各国节日分类之下,也就是“日本的祭”显得独行独立。
看了一下日维,对方是ja:Category:各国の祭,日本的分类有点过分名从主人。--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01:36 (UTC)[回复]
日本节日是可以有的,但是这不等同于祭,例如御盆节本身是个节日,而非祭,尽管在这些节日期间很大机会举行各种各样祭,两者还是不对等的。因此,神道祭事本身也不打算归类至各国节日,日本节日则应该是日本年度活动的子分类。--AT 2024年6月16日 (日) 09:48 (UTC)[回复]
就算是“Category:神道祭事”这个分类,在Category:宗教节日也显得独行独立,其他都是“佛教节日”、“基督教节日”。对比其他语言维基,英维也是“Shinto festivals”(宗教名+festivals),日维是“神道行事”(宗教名+行事)。
还是上面说的日本的分类有点过分名从主人,感觉应该使用“分类命名一致性”处理一下。
就算不说XX祭这个问题,退一步讲,当前应该先创建“日本节日”分类,冲绳县的祭也应该恢复“琉球节日”。--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02:22 (UTC)[回复]
“冲绳县节日”与“琉球节日”是否有差别?严格意义上肯定有(后者传统一些),但宽泛一些的分类是否也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7日 (一) 06:36 (UTC)[回复]
琉球可以指曾经一个国家(琉球国),冲绳县是现在日本一个行政区。当前的移动本来就很怪。
退一步说,未来有祭祀活动的分类,也应该另建“冲绳县宗教节日”,在“冲绳县节日”之下。
关系如下:
琉球节日》冲绳县节日》冲绳县宗教节日--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08:01 (UTC)[回复]
琉球除了是个国家,还是个民族,“琉球节日”在当前语境中更应该不理解为琉球民族的节日--苞米()💴 2024年6月17日 (一) 13:00 (UTC)[回复]
欢迎补充,那么你是否支持改回“琉球节日”,以作为整合琉球文化相关节日的分类,再另建“冲绳县节日”作为下行分类。--Nostalgiacn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16:52 (UTC)[回复]
其实分类的话不用那么严格,分类重定向即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25日 (二) 10:58 (UTC)[回复]
分类收录的确实是冲绳县的节庆,这样命名是考虑到与d:Q8447345对应及与本站既有分类一致(随讨论结果同步修改)。琉球国是冲绳县的建前历史(类比Category:夏威夷州>Category:夏威夷州历史>Category:夏威夷建州前历史>Category:夏威夷王国),琉球民族是来自这一地域的族群(类比Category:夏威夷州>Category:夏威夷原住民),这样分类是可行的,如需细分也可再设立子分类。但这已经不是本则讨论的主旨了。--绀野梦人 2024年6月18日 (二) 04:02 (UTC)[回复]

2024全球大选年条目[编辑]

2024过了快一半,会选行大选的国家也有一半已得出结果。我个人感觉,未来数年的世界大事很大可能都会回溯本年的选举结果。而且有些选举可能在国际局势下是彼此呼应的。请问是否可以就媒体的整合性报道,将各国的选举脉络在同一条目中作整合性叙述?还是要等到所有选举都有结果后再进行?还是这比较适合写成列表而非条目?还是这种作法根本多余?还是这种作法别有居心,刻意拔高竞争性选举的重要性?--2603:8000:500:FB00:10E1:2CFB:E07C:4489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7:47 (UTC)[回复]

需要有媒体或者学者对“2024全球大选年”这个概念具体报道或者研究,以符合关注度和非原创研究的要求。单独的“2024年大选”条目似乎没什么收录意义。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6月15日 (六) 12:24 (UTC)[回复]
至少目前有多个媒体提出过这个概念。([8][9])--东姑阿都拉曼卖华公会是出卖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罪魁祸首--甜甜圈 2024年6月15日 (六) 12:37 (UTC)[回复]
至少有多家媒体提过这个概念。(半岛中文[10]《纽约时报》中文[11])--东姑阿都拉曼卖华公会是出卖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罪魁祸首--甜甜圈 2024年6月15日 (六) 12:42 (UTC)[回复]
其实至多写在2024年里面就足够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25日 (二) 10:57 (UTC)[回复]

关于以“大兴国际机场”为名的类似乡级单位[编辑]

美国县级行政区地图显示故障[编辑]

香港车辆号牌使用{{CURRENTMONTH}}时日期格式违反MOS:DATE[编辑]

电视剧演员名单序列[编辑]

关于台湾闽南族群相关名称争议[编辑]

台湾是个拥有许多族群的地区,包括使用台湾南岛语言为主的台湾原住民族和使用包括各种汉语、日语、越南语、印尼语、泰语、英语等移民语言的移民族群,虽然目前属于移民后裔的台湾闽南人是台湾最大的族群,但是将“台湾闽南裔相关人事物”排他性的仅以“台湾”冠名,例如:将“台湾的闽南式料理”冠以“台菜”之名,忽视台湾料理同样也涵盖许多 非(non-)闽南菜色;以及将“台湾的闽南话变体”冠以“台语/台湾话”,忽视闽南话并非台湾的原生语言、族际通用语言,并且使得台湾的原生语言--台湾南岛语言,竟然沦为被客体化、边缘化的名称,是否应当如此避免此类福佬沙文主义的说法?--Nkywvuong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6:11 (UTC)[回复]

台湾闽南人有权利使用任何名词来称呼自己的母语,“台语”就是绝大多数台湾闽南人用以称呼自己母语的常用名词,没有问题,符合方针WP:COMMONNAME。一些人认为该名词是福佬沙文主义,那只是这一些人自己的意识形态。
再者,阁下提到闽南话并非台湾的原生语言,但是阁下或许不知道闽南话也并非闽南地区的原生语言,敝人建议阁下先去搜索一下闽南语的历史。--Matt Smith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6:47 (UTC)[回复]
那么在台湾的其他族群,也有资格以“台湾”形容其在台湾的族群文化,特别是台湾原住民族,更应该优先使用“台湾”的冠名权,而且既然阁下提到了WP:COMMONNAME,我认为所谓的“共识”不应该和“多数暴力”混淆,也许一部分的台湾闽南人认同以“台语”排他性的代指“台湾闽南语”等类似称呼,但是仍有一些人(包括一部分台湾闽南人和台湾其他族群)并不认同此类称呼,那么这类称呼就不能强行称为通用名,既然并非通用名,也不符合NC:ID、NC:D、NC:FULL的要求,那么使用较准确的称呼,例如:香港粤语,美式英语,巴西葡萄牙语,新加坡华语,墨西哥西班牙语,而非“港语”,“美语”,“巴西语”,“星语”,“墨语”就是共识。2024年6月19日 (三) 17:38 (UTC)--Nkywvuong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7:38 (UTC)[回复]
没有人强迫其他族群必须用“台语”来称呼台湾闽南语。其他族群当然可以用“台湾闽南语”来称呼台湾闽南语。但是,如敝人在上面所述,绝大多数台湾闽南人就是用“台语”来称呼自己母语,而且台湾闽南人在台湾族群中占大多数,因此该名词之使用符合NC:名从主人WP:COMMONNAME。--Matt Smith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02:08 (UTC)[回复]
常用名称吧?怎么定义是一个问题,但“台菜”这类既有称呼还要如此计较背后意涵,那是无理的。至于所谓“台语”问题,我觉得“台湾闽南语”简称“台语”没啥问题就是(但国家语言发展法写“台湾台语”则显然是匪夷所思的“去中国化”行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19日 (三) 17:34 (UTC)[回复]
那么“台湾客家语”能否简称“台语”?-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19日 (三) 19:19 (UTC)[回复]
这要问台湾客家人他们想不想用这个名词。--Matt Smith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02:09 (UTC)[回复]
虽然我是台湾闽南人,无法代表其他族群的意见,但是从部分台湾客家人和其他族群的看法可知,许多台湾客家人相当反对将“台湾闽南语”称为“台语”,甚至支持将“台湾客家话”简称为“台语”,与之抗衡。[12][13][14][15]--Nkywvuong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05:54 (UTC)[回复]
那部分台湾客家人完全可以用“台湾闽南语”来称呼台湾闽南语,随他们自由,没有人强迫他们用“台语”称呼台湾闽南语,甚至他们想称呼台湾客家话为“台语”,也随他们自由(虽然这么做会造成混淆,因为台湾闽南人使用“台语”已经先到先得了)。
敝人还是要强调,台湾闽南人有权利、也有自由使用“台语”来称呼自己的母语,他人无权干涉。绝大多数台湾闽南人使用“台语”也没有贬低其他族群的意思,其他族群的人士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更没必要为了这件事情大搞政治正确、干涉台湾闽南人的家务事,徒增大家的困扰。--Matt Smith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08:20 (UTC)[回复]
敝人觉得话不能说得太满。阁下肯定台湾闽南人有权利使用任何名词来称呼自己的母语?那么台湾闽南人有无权利使用“维吾尔语”来称呼自己的母语,如果他们愿意的话?(造成混淆没关系,与维吾尔族毫无相干也没关系,不是先到先得更没关系,毕竟这是台湾闽南人的权利与自由)-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20日 (四) 14:57 (UTC)[回复]
单从理论上讲,确实有这个权利啊,因为法律没规定不可以。但是敝人相信绝大多数台湾闽南人会尊重先到先得,因此不会使用“维吾尔语”来称呼自己的母语。--Matt Smith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5:40 (UTC)[回复]
之前还有人把台湾国语叫成台语的。--小河仔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40 (UTC)[回复]
条目名称“台湾闽南语”,内容写“常简称“台语””,是较为准确又中立的处理方式。“台语”条目要消歧义还是重定向,可以讨论。--欢颜展卷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9:28 (UTC)[回复]
  • WP:中立:“所有维基百科条目以及其他百科式内容必须以中立的观点书写,在尽可能没有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平等地表达出任何曾在可靠来源中发表过的重要观点。”
  • 在台湾岛上,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排他、谁占用,请引用可靠来源,将相关的观点平等地写入条目中。
  • 参阅WP:FORUM,中文维基百科从来都不是让任何人用来追求公平正义平等平权的地方,这是一个创建百科全书的协作项目,要宣扬任何观点都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CaryCheng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04:46 (UTC)[回复]
(!)意见我觉得可以创建族群相关名称方针,类似两岸四地方针,避免争议存在--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5:55 (UTC)[回复]

移动条目“台湾闽南语脏话”至“闽南语脏话”[编辑]

关于“法语系运动会”和“法语系运动会足球比赛”条目的名称[编辑]

关于影视作品配音资料相关问题的困惑[编辑]

由于两岸三地方面没有独立的可靠来源登载配音资料,只能使用一手来源(部分作品会在作品本身以及平台简介的制作人员列表标注配音人员名单)作为来源使用。而部分用户会以一手来源不能作为来源或者琐碎内容为由删除配音资讯。(之前在超级战队作品条目中就与相关条目主笔因相关问题起过争执。)--东姑阿都拉曼卖华公会是出卖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罪魁祸首--甜甜圈 2024年6月20日 (四) 12:07 (UTC)[回复]

一手来源可作为补充一些基本信息的来源,只是不能用来彰显关注度。我认为配音不是琐碎内容。我记得超级战队系列条目极少来源,是粉丝向原创研究、原创整理之温床之一,那位主编有没有写好自己的内容?--Factrecordor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2:36 (UTC)[回复]
至少没有。之前试图添加中国大陆地区一手来源(来自b站作品简介以及作品内普通话版制作人员列表。)都被条目主笔删除。--东姑阿都拉曼卖华公会是出卖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罪魁祸首--甜甜圈 2024年6月20日 (四) 13:30 (UTC)[回复]
这些信息发行商/播放平台有责任向第三方平台发布,如果发行商/播放平台不发布相关资料,维基百科也没有责任记录相关资料--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2:48 (UTC)[回复]
中国大陆方面代理商在作品内的普通话版制作人员列表有提供资料。(类似于迪士尼在两岸三地发行作品会在作品最后提供对应配音版本的制作人员列表。)港澳台地区代理商以及电视台并没有提供配音资料。--东姑阿都拉曼卖华公会是出卖马来西亚华人利益的罪魁祸首--甜甜圈 2024年6月20日 (四) 13:32 (UTC)[回复]

瑞士区划单位“Canton”的台湾译名是什么?[编辑]

‘刀剑神域’角色“结城明日奈”标题名字问题[编辑]

WP:CON/TRIAL移动讨论,保留讨论主题。请至Talk:亚丝娜参与讨论,不要回应此主题。此串直接在客栈存档。--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5:15 (UTC)[回复]

“亚丝娜”的本名是“结城明日奈”、但是目前中文维基百科采用的是“结城明日奈”的网名“亚丝娜”、而在日语维基百科也是使用“结城明日奈”而不是“亚丝娜”来作为标题、请问这是否该按照名从主人之原则?--桜花雪󠄁 2024年6月21日 (五) 16:52 (UTC)[回复]

钱浩梁的名字[编辑]

关于维吾尔人因私下使用新疆时间而被送往再教育营的有来源内容被删除6次[编辑]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独立关注度[编辑]

近日在Category:自2024年6月主题关注度不足的条目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陆续被挂板,数量很多。倒不如直接来讨论,例如怎样的来源才算具备独立关注度。--Factrecordor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5:53 (UTC)[回复]

我随机点进去一个阮小二,来源挂零;再点进去一个丁得孙,来源挂零;再点进去一个邓飞,来源挂零;再点进去一个戴宗,全是水浒传本身的来源。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个前提错误的假命题:你抛出的这个问题预设这些条目有品质稍差的来源但是可能有人觉得不合标准,但是事实是这些条目要么没有来源要么全是一手原始来源。--MilkyDefer 2024年6月25日 (二) 16:42 (UTC)[回复]
这些条目一般都是有来源的,只是来源不合“虚构事物”规定而已。比如在《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大辞典》中应该是一百零八个不落的,只是内容基本上不出虚构小说中的人物经历而已。其他来源也大多如此。戴宗因为在《水浒》戏分较多,应有WP:虚构要求的来源。其他不好说。其实无论是当今ACG的虚构人物,还是古代的虚构人物都好,读者更多关心的是人物设置而不是有什么反响和评价。您维现在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Ghren🐦🕓 2024年6月25日 (二) 20:10 (UTC)[回复]
同上。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2/08/26#斤斗云也是。--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4:41 (UTC)[回复]

自立浸信会应该改回原译名独立浸信会[编辑]

移动条目“郑燮”至“郑板桥”[编辑]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大众的认识中,“郑板桥”一词都远比“郑燮”通行。“郑燮”理应移动至“郑板桥”?正如中维用“王重阳”而不用本名“王喆”,用“章太炎”而不用本名“章炳麟”,用“孙中山”而不用本名“孙文”或“孙逸仙”。--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57 (UTC)[回复]

“郑板桥”一词远比“郑燮”通行”的论据如下:
1.[16]谷歌趋势显示,郑板桥一词郑燮常用。
2.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学进行搜索,关键词为"郑燮"的有103条,关键词为"郑板桥"的有791条。
3.在cnki搜索,“郑板桥”有1978条结果,郑燮有294条结果。--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9:04 (UTC)[回复]
目前已于条目发布移动请求,欢迎各位维基人前来讨论。--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9:13 (UTC)[回复]

请至Talk:郑燮继续讨论。--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9:20 (UTC)[回复]

共享世界观系列的不同作品,世界观条目[编辑]

我在编辑ACGN条目时遇到一个问题,有些不同的作品是共享同一世界观宇宙,典型案例如《Fate系列》、漫威宇宙。

现在的我正着手在《拳愿阿修罗》系列、《流汗吧!健身少女》、《一胜千金》这系列共享世界观的漫画作品,共享世界观系列的作品,什么状况可以设立世界观条目(比照FATE系列)?什么情况则是不作设立世界观独立条目?谢谢解惑~~--Nieve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14 (UTC)[回复]

关注度及是否有足够可靠来源以供查证。--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10:18 (UTC)[回复]
若祇是背景共享同一设置,通常难以个别创建条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26日 (三) 13:16 (UTC)[回复]
除非有大量的符合可靠来源的参考(包括报道、研究、评论)对这个作品系列的“世界观”这个要素进行介绍,并足以超过小小条目的要求来独立创建条目,就可以考虑这样做。要不然在作品条目中提及一两句就可以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27日 (四) 00:42 (UTC)[回复]

提删所有【各地旅游】和【各地旅游景点】这两大类别的分类[编辑]

我知道这里不是存废讨论,发到这里是有两个事情,一个是问一下如何操作如此庞大体量的提删,再一个毕竟涉及到这么多的分类,先来问一下社群的初步意见。

说一下我的依据,因为这两类分类没有清晰明确的分类标准,《分类:旅游景点》←点开这个分类看,这里面包含了公园、剧院、商场、地下街、墓地、宗教场所、温泉、体育场地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但如果要问这些是不是旅游景点?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是,属于是任何人说任何东西属于旅游(景点)都有道理,主观性过强,那这些分类就成了毫无意义的分类,也违反了非原创研究方针,据以上,我认为应该提删。--———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28日 (五) 15:32 (UTC)[回复]

旅游可以放旅游业等条目。墓地、广场等广泛分类显然不宜放入旅游景点,温泉、度假村也牵强,有旅游评级的才可考虑,例如并非所有温泉都有旅游价值。体育场地更是奇怪,很多不是为旅游所准备。综上,应该清理分类内容。--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42 (UTC)[回复]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我想提删的是类似于“Category:河北旅游分类:伦敦旅游景点”这种,不是“分类:旅游”。然后,即使是清理内容,也无法改变分类标准不明的问题,就算人为确定能够挂这些旅游分类的内容,日后一样会有不明情况的其他用户乱挂。--———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29日 (六) 04:19 (UTC)[回复]
可以要求仅放入页面名称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存在广泛的广义的旅游属性不足以置入。河北旅游分类,放入文旅部门、规定、事件(宜有单独分类)等应是无问题。--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8:45 (UTC)[回复]
我不认为每个用户在加分类时都会遵守这样的“要求”。--———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29日 (六) 09:31 (UTC)[回复]
假设喜羊羊等条目被放在分类:羊,要么根本不该加入(取决于讨论),要么缺乏细分分类而被放在根分类,两者都不该删除分类羊。此案同理。旅游景点分类是否能放景点评级等内容,可以讨论,过度延伸的可能属于景点的项目可做清理。--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29 (UTC)[回复]
“旅游景点”分类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废除“旅游景点”分类,视情形归入“地理>地形”或“建筑物”等适当分类。“旅游”分类可保留,仅收纳产业、制度等内容,而不直接收纳个别地点条目。至于有“旅游评级”的地点,将这些地点归入相应的“旅游评级”分类(如分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再将分类作为制度归入“旅游”分类即可,仍避免个别地点条目直接归入“旅游”分类。--绀野梦人 2024年6月29日 (六) 08:02 (UTC)[回复]
我想提删【各地旅游】分类就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这个分类被当做【各地旅游景点】分类在使。如果真能确立一个分类的标准,又该如何要求每个用户在挂分类时都能遵守呢?--———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29日 (六) 10:29 (UTC)[回复]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分支可以分类。有人将“各地旅游”分类当“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的原因是在模仿“先例”,只要清除这些“先例”(即废除“旅游景点”分类,移除“旅游”分类中的单一地点),就不会有人不明就里地模仿。--绀野梦人 2024年6月29日 (六) 10:47 (UTC)[回复]
这个量是极大的,我不看好移除。--——— 红渡厨留言贡献2024年6月29日 (六) 10:49 (UTC)[回复]
同梦人的意见。删除分类是简单粗暴的移除,不考虑是否有合理保留的例子。--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22 (UTC)[回复]
赞同移除,因这没有准确的定义。—Outlookxp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8:31 (UTC)[回复]

关于是否可以(应当)在国家类条目Infbox的Native参数中添加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名称的问题[编辑]

本问题因维基百科:管理员布告板/编辑争议#向史公哲曰争议中社群未对是否可以(应当)在国家类条目Infbox的Native参数中添加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名称之问题存有共识故提出,有一位编者@向史公哲曰对目前部分国家条目添加地方行政区法定或通行语言的国家名称持有反对意见,由于涉及条目基本属于重要度较高乃至WP:高风险主题条目,故在互助客栈以求得社群提供共识。(相关反对性编辑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目:Special:Diff/83194079Special:Diff/83194147Special:Diff/83194165;英国条目:Special:Diff/83204412

目前主要之争论可以被划定为:

  • 添加一国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的国名名称翻译是否涉及WP:OR
  • 添加一国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的国名名称翻译,且具有常识关注度的情况下(即属于可供查证并可以被读者常识所理解且具有一定帮助度的),但在未明确纳入标准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被考虑为建设性内容
  • 添加一国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的国名名称是否应当设置纳入标准,还是只允许采纳官方第一语言国名?

(注:先前地方法定或通行语文的国名均放置在collapsible list模板内,即除非点开内容,初始状态为不显示,属于由读者自主点击阅读项)

目前主要涉及条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Sinet讨论 2024年6月28日 (五) 16:56 (UTC)[回复]

引述一下f阁下对其选择地方语言的标准之解读
正如我之前的回复所说,其实并没有一套正式的选取标准,只是基于常见度所加入的建设性内容,目前被删除的内容的语言我列一下给各位看看:
1. 汉语拼音: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的注音系统
2. 藏文:西藏自治区的官方语文
3. 壮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官方语文
4. 维吾尔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官方语文
5. 满文:并无官方语文地位(可在争议解决后删除)
6. 蒙古文: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文
7. 朝鲜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官方语文
8. 哈萨克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官方语文
9. 彝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通行语文
10. 英文及葡萄牙文: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文
大部分语言基本上属于地方的官方语文或通行语文,并且除满语外基本上覆盖了中国大陆官方认定少数民族中人口占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见中国民族列表),同时覆盖几乎所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官方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考虑到有人可能驳斥“官方语文”这一地位,中国大陆目前的“官方语言”认定法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模糊之处,不过可参照《s: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语言的规定推定其官方地位

--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7:01 (UTC)[回复]

重复一下我个人的(-)反对意见:依据阁下的观点,美国应该增添夏威夷语的国名(夏威夷语是夏威夷州的官方语言)、20多种阿拉斯加土著语言的国名(阿拉斯加的官方语言有多种土著语)、萨摩亚语的国名(美属萨摩亚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的国名(波多黎各的官方语言和新墨西哥州的特殊法定语言)、苏语的国名(南达科他州的官方语言)、查莫罗语的国名(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官方语言)、加罗林语的国名(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官方语言)……然而事实上,所有语言的维基百科都没有编辑这么做,更何况美国这些地方语言都是有地方法定地位的。啊对了,英国条目的其他语言也应该移除了,根据英维条目的内容显示,英国的官方国名仅用英文书写。纵观整个维基百科,将地方语言国名列入的条目几乎没多少,且有几个都集中于中维。--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7:08 (UTC)[回复]
个人想法是:一国的官方语言、事实上的官方语言、该国境内使用程度非常广的语言(比如10%人口为母语者)都可以列入。其他语言不是很建议,因为选取标准很难界定。--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0:10 (UTC)[回复]
在prc,汉族占总人口的91%,所以说依据阁下的想法只能放汉语了。--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02 (UTC)[回复]
10%只是我随意定的一个标准,可以调整的。--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4:31 (UTC)[回复]
那么该如何界定这门语言在该国境内的使用程度非常广呢?--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4:55 (UTC)[回复]
当然,美国的西班牙语母语者估计占比超过10%,且美国的西班牙语是波多黎各的官方语言和新墨西哥州的特殊法定语言(地位类似于壮语之于广西),然而所有维基百科的条目都没有在美国条目中罗列西班牙语国名。--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12 (UTC)[回复]
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参照其他语言维基百科的处理方针。例如英国条目的地方语言国名是否摆放,取决于英语维基百科的处理情况,诚如英文维基所说。至于prc条目,我们也可以广泛参考各大语言维基百科的处理经验,决定是否删削内容。--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25 (UTC)[回复]
先不说prc条目,就英国条目而言,我并不认为支持"罗列地方语言国名"的维基人能比英语维基百科的维基人更懂"英国国名应当列举什么语言"这一议题。--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29 (UTC)[回复]
另外,哪怕是百度百科的prc词条,也没有列举地方语言国名,而在所有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中,几乎只有中文维基百科的prc条目喜欢列举地方语言国名,这是为什么呢?这又是基于什么共识呢?--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32 (UTC)[回复]
乌克兰几乎一半的国民都以俄语为母语,那么是否应该在乌克兰条目下罗列俄语国名?--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2:56 (UTC)[回复]
全国层面官方语言的国名应添加,一国个别政区官方语言的国名不必添加。--绀野梦人 2024年6月29日 (六) 07:31 (UTC)[回复]

希望有文辞流畅的网友可以帮助将一些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成立的短期政权之条目进行中立化[编辑]

対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一些短期政权的相関条目(如大顺国大汉中华国),大多直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之说法,语句文辞很不中立…如充满“骨干”等词汇。 然而不才文辞粗陋、対这些历史也并不了解,恐怕修改错误、败坏文风,希望有文笔流畅、熟悉历史上各国暴动、建国等条目之书写规范的朋友能够协助将这些条目中立化。

中国共产党同样以暴动起家,不才认为,完全可以参照共产党暴动之条目(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鉴其语言、行文方式,対这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的短期政权予以中立化。--2408:8435:320:9F3E:C17B:58AF:2B22:157B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6:46 (UTC)[回复]

不才文辞粗陋,难堪大任;
愿有文辞流畅之编辑人,
可借鉴叙述辛亥革命时期、及中国共产党之暴动的条目,并广采列国暴动条目之文辞,対这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予以中立化。--109.176.254.144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6:57 (UTC)[回复]
需要额外的可靠来源。来源是骨干,直接改掉反而不中立。“骨干成员10多人被”可以改动语序,体现出是审判之定义。--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8:50 (UTC)[回复]
嗯嗯,确実在只有一方面材料的情况下,中立化要困难一些……--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33 (UTC)[回复]
也希望可以帮助一起修改大汉中华国、大顺国等条目,之前尝试修改,然而由于文笔鄙陋…总感觉自己改完的条目很不通畅……
大汉中华国(如大多数的“解放军”三字均被扩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区政府”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等…)--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39 (UTC)[回复]
用词可能有些不合适(回复又不好改…),还望见谅--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40 (UTC)[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政府 很怪异,当时也未建国。解放军有内链可能不需全名,或者以知名度来说不内链不全名。称中共临汝县人民政府如何?--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1:52 (UTC)[回复]
谢谢啦…另外,请教县独立团応该怎么改……修改前的原文本来只是“县独立团”,之前改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独立团”…现在感觉同样不太合适…但如果单称县独立团的话,㸔起来好像有些只承认单方面之武装的感觉……
不过,或许可以试着按照上下文补充县名,然后改为“中共XX县独立团”--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01 (UTC)[回复]
“或授权”为衍文,可能是打错字、可能是繁简转换导致的……--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03 (UTC)[回复]
我觉得有上下文,不说是中共领导的……,也可以。--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04 (UTC)[回复]
联络会道门(首领)与联络会道门信徒(信众)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曲解来源?试图 可能无需,过于第三方视角,口号未必落实,试图相比宣称、谋求等也许更进一步。宣传改成宣称?部分地主 等修改,是否曲解了原始来源。暴动暴乱的区别,得考虑一下,或者冠来源。俘获听着有点温和?为什么枪决加了个杀死。--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02 (UTC)[回复]
嗯嗯,试着重做了一些修改…
枪决加杀死这一段,是为了和上文中共方面十人被杀相对应(修改前原文是被害),确実㸔起来语义有些重复…--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18 (UTC)[回复]
“道徒”一词是否有贬义,“道徒”和“信众”含义是否一致…?如果一致,会尝试将“道徒”改为“信众”。--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46 (UTC)[回复]
中华民国曾発布《统一对朱毛共匪及有关名称要点》,其中称呼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头目”为“朱毛匪首”,称呼中共“一般份子”为“朱毛匪徒”……让人怀疑“道首”“道徒”这些词汇是否也与之类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対这些短期政权人员的矮化称谓…?--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3:40 (UTC)[回复]
宣称:我是太阳,日光菩萨,明年日出,太阳出头就是我出头。后年龙年,龙要翻身就是我要翻身。再过两年,我即成道。那时万国来朝,改国号“大顺”,年号为“佛化元年”。(大顺国条目)
——上文中,引用语句和正文语句混淆不清…“宣称:”后本应添加引号,然而改国号、年号一段又类似正文,不知怎样修改比较好--Asteriphosa-Braag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2:58 (UTC)[回复]
双引号内改用单引号--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16:5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