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菱Minic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菱Minica
第八代後期型車頭
概览
制造商三菱汽車
别称中華多利800(臺灣
生产日期1962年-2011年
装配地 日本岡山縣倉敷市
 菲律賓黎剎省卡伊安塔(菲律賓三菱)
 中華民國臺灣省桃園縣楊梅市中華汽車工業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輕型車
动力布局FR / FF / 4WD
相关车型三菱Minicab
年表
前身車型三菱360
後繼車型三菱i

三菱Minica(日语:三菱・ミニカ)為日本三菱汽車自1962年至2011年間開發生產的輕型車

本條目一併記述下述車型:

  • 三菱Minica Van
    • 三菱Minica Econo
  • 以下為搭載二衝程引擎之車型:
    • 三菱Minica 70
      • 三菱Minica 73
  • 以下為搭載四衝程引擎之車型:
    • 三菱Minica F4
      • 三菱Minica 5
      • 三菱Minica Ami 55
      • 三菱Minica Ami L
  • 以下為輕跑車之車型:
    • 三菱Minica Econo ZEO
    • 三菱Minica DANGAN

至於其他類似車名或衍生車種請參考以下條目:

概要[编辑]

本車款的轎車車型共歷經八個世代、長達45年的產品生命周期,單就日本車壇的輕型車車種而言,本車款是繼大發Hijet日语ダイハツ・ハイゼット速霸陸Sambar之後排行第三的長壽車種。在輕型高頂旅行車全盛時期,由於具備輕量化車身、操駕容易上手、價格低廉等特性,非但成為家庭主婦銀髮族的代步工具首選,也符合小型自營商家的需求。但好景不常,市場的需求造就輕型半高頂旅行車日语軽セミトールワゴン的崛起,銷售重心逐漸轉移至三菱i三菱eK等車款,Minica遂於2011年下台鞠躬。

歷史[编辑]

第一代LA20/21/23型(1962年-1969年)[编辑]

三菱Minica(第一代)
LA20/21/23型
中期型車頭
後期型車頭
概览
制造商新三菱重工業
生产日期1962年-1969年
装配地水島製作所
设计师金子德次郎[1]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輕型車
車體風格雙門轎車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359c.c.強制氣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ME21/ME24型引擎
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2G10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動排檔
规格
轴距1,900mm
长度2,995mm
宽度1,295mm
高度1,345mm
整备质量490kg

1962年 - 10月第一代三菱Minica正式上市,雖流用三菱360的底盤平台及大部分機械結構,但重新設計進氣壩格柵與車身後半部,變成4人座的輕型轎車。C柱以後設計成折背造型,利用豎直後車窗的方式換取後座乘客的頭部空間。彼時一般輕型車採取後置後驅,但Minica卻是前置後驅,故比同級車更寬敞的後行李廂也是其賣點之一。動力來源為359c.c.強制氣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ME21型引擎,最大馬力和三菱360一樣是17ps。

1964年 - 11月和三菱360同步實施小改款,原ME21型引擎改採自動混合油氣分離供油方式,馬力提升成18ps / 4,800rpm、扭力為3.1kg·m / 3,000rpm,並改稱ME24型。

1966年 - 12月追加配備較為陽春的「Standard」車型,原款則稱作「Deluxe」車型。

1967年 - 5月再度小改款,改為舌簧閥英语Reed valve式的ME24D型引擎,最大馬力提升至21ps / 5,500rpm,峰值扭力31.4 N·m / 3,500rpm,最高速度達90km/hr。

1968年 - 10月新增「Super Deluxe」車型,搭載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2G10型引擎,可輸出23ps / 5,500rpm的最大馬力。

1969年 - 上半年停產,總計共製造了162,575輛[2]

第二代A100/101・A100V/101V・H-A104/105V・J-A106V型(1969年-1972年)[编辑]

三菱Minica(第二代)
A100/101・A100V/101V・H-A104/105V・J-A106V型
前期型Van車頭
Minica 70 GSS車頭
概览
制造商新三菱重工業
生产日期1969年-1972年
装配地水島製作所
设计师中川多喜夫、小林信一、今田信孝[3]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輕型車
車體風格三門掀背車、三門輕型貨車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359c.c.強制氣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ME24E型引擎
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2G10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動排檔
规格
轴距2,000mm
长度2,995mm
宽度1,295mm
高度1,345mm
整备质量455kg

1969年 - 大改款的第二代於7月7日問世,原廠稱之為「Minica'70」,具有領導1970年代之意涵[4]。驅動方式仍沿用前置後驅,但懸吊系統改成前輪麥花臣懸吊、後輪五連桿式。後座椅背可以向前傾倒,此乃沿用Colt 1000F之設計,後車窗可向上掀開[5]。車型按照配備多寡、引擎冷卻形式的差異,區分成空冷(「STD」、「DX」車型,原廠代號A100型)及水冷(「SPORTY DX」、「SUPER DX」車型,原廠代號A101型)。空冷指的是359c.c.強制氣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ME24E型引擎,最大馬力26ps / 5,500rpm、扭力峰值3.6kg·m / 4,500rpm;水冷則是359c.c.水冷式OHV直列二缸二衝程2G10-1型引擎,最大馬力28s / 6,000rpm、扭力峰值3.6kg·m / 5,000rpm。由於變速箱的差異,兩種引擎並不能互換。A100型的變速箱下方帶有油泵驅動齒輪,A101型則沒有,兩者的離合器罩形狀也不同。

同年12月, 一口氣推出具備雙化油器的「GSS」及「SS」車型、空冷引擎最高階的「HI DELUXE」車型、將C柱豎直並增加車尾空間的Minica Van(原廠代號A100V型)等,以充實產品陣容。

第三代A103A・C-A104A型(1972年-1977年)[编辑]

第四代A105A/106A・A107A/V型(1977年-1984年)[编辑]

第五代H11A/V・H12V・H14A/V・H15A/V型(1984年-1989年)[编辑]

第六代H21A/V・H22A/V・H26A/V・H27A/V型(1989年-1993年)[编辑]

第七代H31A・H32A/V・H36A・H37A/V型(1993年-1998年)[编辑]

第八代H42A/47A・H42V/47V型(1998年-2011年)[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日語)金子徳次郎氏による先進ファストバックデザイン
  2. ^ 參看《週刊日本の名車第21号》,DeAGOSTINI JAPAN出版社,頁23。
  3. ^ (日語)金70年代に羽ばたくハッチバック軽
  4. ^ (日語)三菱ミニカ小史,「(1)'70('69.7/7発売。販売期間:'69.7~'70.9)」之段落。
  5. ^ 參看《360cc軽自動車のすべて―'50ー'70年代の軽自動車総集編》,三榮書房出版,2013年8月9日,ISBN‎ 978-4779618963,頁69。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