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0行: 第10行:


=== 香港 ===
=== 香港 ===
聖火在1964年[[9月4日]]傍晚6時由[[日航]]富士號專機運抵香港,當晚由[[啟德機場]]出發,經[[土瓜灣道]]、[[漆咸道]]至[[尖沙咀公共碼頭]],然後由[[皇家香港遊艇會]]派遣的[[遊艇]],將聖火經[[維多利亞港]]運至[[中環]][[皇后碼頭]],最後傳遞到[[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由[[香港總督]][[戴麟趾]]-{zh-hans:點燃; zh-hk:燃點;}-聖火盆。全程由7名運動員火炬手負責傳遞。聖火在翌日([[9月5日]])上午11時(當天11時40分至15時35分因[[颱風露比]]吹襲而懸掛十號颶風信號),按原路線反方向運至啟德機場,於下午1時45分離開香港<ref>[http://hk.news.yahoo.com/080412/12/2s986.html 1964年的火炬路線 啟德大會堂來回跑],2008年4月13日,明報</ref>。
聖火在1964年[[9月4日]]傍晚6時由[[日航]]富士號專機運抵香港,當晚由[[啟德機場]]出發,經[[土瓜灣道]]、[[漆咸道]]至[[尖沙咀公共碼頭]],然後由[[皇家香港遊艇會]]派遣的[[遊艇]],將聖火經[[維多利亞港]]運至[[中環]][[皇后碼頭]],最後傳遞到[[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由[[香港總督]][[戴麟趾]]-{zh-hans:點燃; zh-hk:燃點;}-聖火盆。全程由7名運動員火炬手負責傳遞。聖火在翌日([[9月5日]])上午11時(當天11時40分至15時35分因[[颱風露比]]吹襲而懸掛[[十號颶風信號]]),按原路線反方向運至啟德機場,於下午1時45分離開香港<ref>[http://hk.news.yahoo.com/080412/12/2s986.html 1964年的火炬路線 啟德大會堂來回跑],2008年4月13日,明報</ref>。而聖火則整晚於大會堂對開燃燒


為紀念聖火首次經過香港,戴麟趾宣佈將啟德機場附近的一段道路和一個花園,分別命名為「[[世運道]]」及「[[世運公園]]」。
為紀念聖火首次經過香港,戴麟趾宣佈將啟德機場附近的一段道路和一個花園,分別命名為「[[世運道]]」及「[[世運公園]]」。

2010年4月10日 (六) 10:19的版本

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在1964年希臘採集的一刻開始至燃點至1964年10月10日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聖火火盤的一刻。

路線

聖火傳遞經過多個城市,大部份位於亞洲

聖火於1964年8月21日希臘奧林匹亞按照傳統儀式取火,之後展開傳遞,經過城市包括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黎巴嫩貝魯特伊朗德黑蘭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印度新德里緬甸仰光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菲律賓馬尼拉香港台北,再進入日本境內的沖繩,並以東京為終點。

聖火傳遞路線全長26,065公里,歷時51天,途徑12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人數達5,244人,兩者均破當時紀錄。

香港

聖火在1964年9月4日傍晚6時由日航富士號專機運抵香港,當晚由啟德機場出發,經土瓜灣道漆咸道尖沙咀公共碼頭,然後由皇家香港遊艇會派遣的遊艇,將聖火經維多利亞港運至中環皇后碼頭,最後傳遞到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由香港總督戴麟趾點燃聖火盆。全程由7名運動員火炬手負責傳遞。聖火在翌日(9月5日)上午11時(當天11時40分至15時35分因颱風露比吹襲而懸掛十號颶風信號),按原路線反方向運至啟德機場,於下午1時45分離開香港[1]。而聖火則整晚於大會堂對開燃燒。

為紀念聖火首次經過香港,戴麟趾宣佈將啟德機場附近的一段道路和一個花園,分別命名為「世運道」及「世運公園」。

該次聖火傳遞之後,奧運聖火再次抵港是44年後的2008年奧運的火炬接力

台北

聖火於9月6日日本航空專機運抵台北市,傳遞路線由松山機場出發,經民權東路南京東路西門町中華路介壽館信義路南京東路,以台北市立體育場為終點。聖火在翌日(9月7日)按原路線反方向運至松山機場離開台北[2]

為紀念聖火首次經過台北,當局製造了一隻「毛公鼎」,放在台北市立體育場門前。

聖火失竊

該次聖火傳遞曾發生聖火失竊事件。負責守衛聖火的一名工作人員,擅自盜取聖火在家燃點,事隔20年至1984年被其家人不小心弄熄才被揭發[3][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