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主體性: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內涵:​ 內容擴充
 
(未显示18个用户的25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File:Formosa Map.jpg|right|thumb|250px|「北左南右,東上西下」的橫式臺灣地圖在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如:許多十七世紀歐洲人畫的台灣地圖,乃至中國方面的地圖):圖為1640年所繪[[福爾摩沙]]地圖]]
[[File:Formosa Map.jpg|right|thumb|250px|「北左南右,東上西下」的橫式臺灣地圖在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如:許多十七世紀歐洲人畫的台灣地圖,乃至中國方面的地圖):圖為1640年所繪[[福爾摩沙]]地圖]]
[[File: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 Taiwanese Americans Demand Freedom, Self-Determination, and Formosans' Formosa.jpg|right|thumb|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longs to the Formosans)]]
[[File: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 Taiwanese Americans Demand Freedom, Self-Determination, and Formosans' Formosa.jpg|right|thumb|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longs to the Formosans)]]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臺灣主體性」是,基於臺灣為中心的思考、透過[[多元文化]]思想及[[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建立臺灣作為“獨立國家”的民主制度與[[文化認同]]。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臺灣主體性」是基於臺灣為中心的思考、透過[[多元文化]]思想、[[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建立臺灣作為獨立國家的民主制度、[[文化認同]]。臺灣主體意識,與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然而,因為[[臺灣南島語群]]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
臺灣主體意識,與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然而,因為[[臺灣原住民族]]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


== 發展過程 ==
== 發展過程 ==
臺灣主體性的支持者,如法政學者[[彭明敏]]([[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歷史學者[[曹永和]](「[[臺灣島史]]」)、[[林媽利]]([[臺灣人]]血液成分與[[臺灣族群]]來源)、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前副總統[[呂秀蓮]](「[[九六共識]]」)、[[民主進步黨]]、[[臺灣團結聯盟]]、[[時代力量]]乃至音樂家[[蕭泰然]]、歌手[[蔡振南]]、導演[[魏德聖]]等,均支持或實際參與[[台灣本土化運動]],形成以臺灣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主體意識]],發展出臺灣自身的文化。{{Clarify|reason=與條目的關係性?}}
臺灣主體性的支持者,如法政學者[[彭明敏]]([[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歷史學者[[曹永和]](「[[臺灣島史]]」)、[[林媽利]]([[臺灣人]]血液成分與[[臺灣族群]]來源)、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前副總統[[呂秀蓮]](「[[九六共識]]」)、[[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綠黨 (臺灣)|綠黨]]、[[台灣基進]]乃至音樂家[[蕭泰然]]、歌手[[蔡振南]]、導演[[魏德聖]]等,均支持或實際參與[[台灣本土化運動]],形成以臺灣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主體意識]],發展出臺灣自身的文化。{{Clarify|reason=與條目的關係性?}}


== 內涵 ==
== 內涵 ==
臺灣主體性強調[[多元文化]]及[[民主]]思想。在臺灣主體性的思維下,認為非漢人的[[臺灣原住民]]文化、[[歐洲]]文化、[[中華文化]](漢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與[[全球化]]等影響都是臺灣歷史遺產與現今文明的一部分{{Citationneeded}},但當代[[臺灣文化]]早已不附屬於這些歷史遺產之下,也不附屬於中國{{Citationneeded}},因此,也出現臺灣主體性是[[去中國化]]的批評。
臺灣主體性強調[[多元文化]]及[[民主]]思想。在臺灣主體性的思維下,認為非漢人的[[臺灣原住民]]文化、[[歐洲]]文化、[[中華文化]](漢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與[[全球化]]等影響都是臺灣歷史遺產與現今文明的一部分{{Citationneeded}},但當代[[臺灣文化]]早已不附屬於這些歷史遺產之下,部分人士認為不附屬於中國{{Citationneeded}},因此,也出現臺灣主體性是[[去中國化]]的批評。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曾在學術會議上以「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維」為題發表演說,提出「倒轉90°」、「台灣觀點地圖」,強調「台灣必須找回自己的中心點」{{Citationneeded}}。不少學者與本土派人士認為應發展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立足台灣,心懷台灣,創造海洋國家格局」的史觀論述<ref>[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Li/Li_00/0016.htm 李慶安為何不安?] {{Wayback|url=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Li/Li_00/0016.htm |date=20201112034003 }}, 李筱峰專欄</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702 李慶安的思想檢查]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64614/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702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9 台灣地圖可以「橫躺」嗎?]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91206/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9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1 回歸海洋台灣 何妨轉個角度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104302/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1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691 台灣橫躺 顛覆法統舊勢力]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82328/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691 |date=2017-02-16 }}</ref>。

[[]]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杜正勝]]曾在學術會議上以「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維」為題發表演說,提出「倒轉90°」、「台灣觀點地圖」,強調「台灣必須找回自己的中心點」{{Citationneeded}}。不少學者與本土派人士認為應發展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立足台灣,心懷台灣,創造海洋國家格局」的史觀論述<ref>[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Li/Li_00/0016.htm 李慶安為何不安?], 李筱峰專欄</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702 李慶安的思想檢查]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64614/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702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9 台灣地圖可以「橫躺」嗎?]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91206/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9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1 回歸海洋台灣 何妨轉個角度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104302/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341 |date=2017-02-16 }},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ref><ref>[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691 台灣橫躺 顛覆法統舊勢力]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16082328/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691 |date=2017-02-16 }}</ref>。

==歌曲{{Clarify|reason=與條目間的關係薄弱}}==
{{main|母親的名叫台灣}}

[[台灣戒嚴時期|台灣戒嚴]]與[[台灣白色恐怖|白色恐怖時期]],本土意識一直為[[國民政府]]所壓抑;解嚴之後,因為本曲的出現,使得[[台灣人民]]追求自由、認同[[台灣]]、關懷本土的心聲再次被傳達。由於本曲歌名與歌詞內容中傳達土地或國家認同的意涵十分明確,因此於早期的[[台灣地下電台]]和選舉場合經常被使用;也因此,本曲早期也經常出現在主張[[台灣獨立]]或強調自我認同的[[泛綠]]政黨選舉候選人的造勢場合中。<ref>[http://www.peoplenews.tw/news/b56ecdaa-9b22-4ae6-8766-ffb2f063d64c 堵張志軍 高雄年輕世代要喊「母親ㄟ名叫台灣」]</ref>


== 相關條目 ==
== 相關條目 ==
{{Portal box|台湾|政治}}
{{Portal box|台湾|政治}}

*[[台灣本土化運動]]
*[[台灣本土化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
*[[統獨問題]]
*[[統獨問題]]
*[[台灣意識論戰]]
*[[台灣意識論戰]]
第34行: 第26行:
* 賴建國,1997,《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頁3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 賴建國,1997,《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頁3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40/40-12.pdf 建構台灣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正常化]
*[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40/40-12.pdf 建構台灣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正常化] {{Wayback|url=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40/40-12.pdf |date=20210301060754 }}


{{-}}
{{-}}
{{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台湾海峡两岸主题}}


[[Category:文化]]
[[Category:戰後時期政治]]
[[Category:台灣獨立運動]]
[[Category:中華民國政治]]
[[Category:臺灣本土化運動]]
[[Category:臺灣本土化運動]]

2023年2月7日 (二) 09:07的最新版本

「北左南右,東上西下」的橫式臺灣地圖在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如:許多十七世紀歐洲人畫的台灣地圖,乃至中國方面的地圖):圖為1640年所繪福爾摩沙地圖
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longs to the Formosans)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臺灣主體性」是,基於臺灣為中心的思考、透過多元文化思想及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建立臺灣作為“獨立國家”的民主制度與文化認同。 臺灣主體意識,與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然而,因為臺灣原住民族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

發展過程[编辑]

臺灣主體性的支持者,如法政學者彭明敏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歷史學者曹永和(「臺灣島史」)、林媽利臺灣人血液成分與臺灣族群來源)、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兩國論)、前副總統呂秀蓮(「九六共識」)、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綠黨台灣基進乃至音樂家蕭泰然、歌手蔡振南、導演魏德聖等,均支持或實際參與台灣本土化運動,形成以臺灣為中心的主體意識,發展出臺灣自身的文化。[需要解释]

內涵[编辑]

臺灣主體性強調多元文化民主思想。在臺灣主體性的思維下,認為非漢人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歐洲文化、中華文化(漢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與全球化等影響都是臺灣歷史遺產與現今文明的一部分[來源請求],但當代臺灣文化早已不附屬於這些歷史遺產之下,部分人士也認為不附屬於中國[來源請求],因此,也出現臺灣主體性是去中國化的批評。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曾在學術會議上以「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維」為題發表演說,提出「倒轉90°」、「台灣觀點地圖」,強調「台灣必須找回自己的中心點」[來源請求]。不少學者與本土派人士認為應發展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立足台灣,心懷台灣,創造海洋國家格局」的史觀論述[1][2][3][4][5]

相關條目[编辑]

腳註[编辑]

  1. ^ 李慶安為何不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筱峰專欄
  2. ^ 李慶安的思想檢查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16.,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
  3. ^ 台灣地圖可以「橫躺」嗎?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16.,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
  4. ^ 回歸海洋台灣 何妨轉個角度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16.,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4/06/03
  5. ^ 台灣橫躺 顛覆法統舊勢力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16.

参考文献[编辑]

  • 賴建國,1997,《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頁3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