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默庵: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早年經歷:​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8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0行: 第10行:
|nickname =
|nickname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04|10|17}}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04|10|17}}
|birth_place = [[湖南省]]
|birth_place = {{QING}}[[湖南省]]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01|10|27|1904|10|17}}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01|10|27|1904|10|17}}
|death_place =[[北京]]
|death_place ={{PRC}}[[北京]]
|placeofburial =
|placeofburial =
| party = {{CPC}}(1926年-?)<br>{{KMT}}(?-1949年)
|allegiance = 中华民国
| nationality = {{ROC}}(-1980年代)<br>{{PRC}}(1980年代-)
|branch =
|allegiance = {{ROC}}
|serviceyears = 1926年–1951
|rank = 中将
|branch = {{ROCA}}
|serviceyears = 1926年-1951
|rank = [[File:Taiwan-army-OF-8.svg|17px]][[中將]]
|unit =
|unit =
|commands = 第十一师三十一旅<br>第三方面军
|commands = 第十一师三十一旅<br>第三方面军
|battles = [[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战争]]<br>[[抗日战争]]<br>[[国共内战]]
|battles = [[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战争]]<br>[[抗日战争]]<br>[[第二次国共内战]]{{投降}}
|awards =
|awards =
|relations =
|relations =
第30行: 第32行:
== 早年經歷 ==
== 早年經歷 ==


1904年出生於湖南长沙北山坪李家村的貧苦農民家庭<ref name="sjzl">{{Cite book|title=《世纪之履》|publisher=中国文史出版社|isbn= 7503407328}}</ref>,1924[[黃埔军校|黄埔]]一期畢業,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後,與同學[[宋希濂]]同進出[[陈赓]]介紹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共產黨]],[[周恩來]]曾說其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参加共產黨的,也是黃埔生中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傳聞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是李默庵”<ref name="a1">{{Cite web |url=http://news.qq.com/a/20090821/002186.htm |title=苏中战役粟裕七战七捷打服名将李默庵(图)|accessdate=2017-03-07 |author= |date=2009-08-20 |work= |publisher=腾讯网,来源:腾讯读书|language=Zh-hans }}</ref>。
1904年出生於湖南长沙北山坪李家村的貧苦農民家庭<ref name="sjzl">{{Cite book|title=《世纪之履》|publisher=中国文史出版社|isbn= 9787503407321}}</ref>,1923底进入广州[[大本营陆讲武学]]就读,1924年11月19日该期学生转入[[黄埔军校]],1925年以黄埔一期毕业生身份毕业。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後,與同學[[宋希濂]]同進出[[陈赓]]介紹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共產黨]],[[周恩來]]曾說其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参加共產黨的,也是黃埔生中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傳聞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是李默庵”<ref name="a1">{{Cite web |url=http://news.qq.com/a/20090821/002186.htm |title=苏中战役粟裕七战七捷打服名将李默庵(图) |accessdate=2017-03-07 |author= |date=2009-08-20 |work= |publisher=腾讯网,来源:腾讯读书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03-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9093756/http://news.qq.com/a/20090821/002186.htm |dead-url=no }}</ref>。


1925年[[國民革命軍东征]]时,他在第1军60团当过党代表,该团团长是共产党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战争]],任六十团党代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1928年以後,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與同學[[關麟徵]]共事。
李默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國民革命軍东征]]时,他在第1军60团当过党代表,该团团长是共产党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战争]],任六十团党代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战役]]。1928年以後,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與同學[[關麟徵]]共事。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负重伤,立下战功;1932年後担任[[卫立煌]]的副手,围剿[[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並平定[[福建事变]];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师中将师长。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负重伤,立下战功;1932年後担任[[卫立煌]]的副手,围剿[[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並平定[[福建事变]];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师中将师长。


== 中年經歷 ==
== 中年經歷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1938年与直接顶头上司卫立煌因争夺军队实际控制权争吵,转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由于在[[华北]]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熟悉[[游击]]战术,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嶽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駐防[[浙江]]。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1938年与直接顶头上司卫立煌因争夺军队实际控制权争吵,转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由于在[[华北]]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熟悉[[游击]]战术,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嶽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駐防[[浙江]]。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行署|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靖公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10万进攻[[苏中解放区]]与[[粟裕]]大战,据共军声称被消灭5个旅([[新四军]][[七战七捷]]),但据《徐州绥靖概要》取得了胜利。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靖公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10万进攻[[苏中解放区]]与[[粟裕]]大战,据共军声称被消灭5个旅([[新四军]][[七战七捷]]),但据《徐州绥靖概要》取得了胜利。
第49行: 第51行:
== 家庭 ==
== 家庭 ==


妻子[[顧林]]16歲嫁李默庵,共同生活62年;生養8個子女:女兒李碧如、二女兒李碧清早逝,子女們有在美國從事[[生物工程]]的,有在[[舊金山]][[矽谷]]經營[[電子]]公司的,還有在[[波音公司]]任高層管理者的。
妻子[[顧林]],1939年16歲35岁的李默庵,共同生活62年;生養8個子女:女兒李碧如、二女兒李碧清早逝,子女們有在美國從事[[生物工程]]的,有在[[舊金山]][[矽谷]]經營[[電子]]公司的,還有在[[波音公司]]任高層管理者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第65行: 第67行:
[[Category: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Category: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Category: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Category:產黨黨員|退]]
[[Category:中产党脱党党员|退]]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入党)]]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入党)]]
[[Category:长沙人]]
[[Category:长沙人]]

2023年4月22日 (六) 13:52的最新版本

李默庵
中国当代名人传》中的李默庵照片
出生(1904-10-17)1904年10月17日
 清朝湖南省
逝世2001年10月27日(2001歲—10—27)(97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国籍 中華民國(-198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926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49年)
效命 中華民國
军种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26年-1951年
军衔中將
统率第十一师三十一旅
第三方面军
参与战争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投降

李默庵(1904年—2001年),湖南省長沙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将军衔。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病逝於北京

早年經歷[编辑]

1904年出生於湖南长沙北山坪李家村的貧苦農民家庭[1],1923年底进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就读,1924年11月19日该期学生转入黄埔军校,1925年以黄埔一期毕业生身份毕业。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後,與同學宋希濂同進出陈赓介紹加入的共產黨周恩來曾說其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参加共產黨的,也是黃埔生中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傳聞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是李默庵”[2]

李默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國民革命軍东征时,他在第1军60团当过党代表,该团团长是共产党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任六十团党代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战役。1928年以後,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與同學關麟徵共事。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负重伤,立下战功;1932年後担任卫立煌的副手,围剿苏区红军並平定福建事变;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师中将师长。

中年經歷[编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1938年与直接顶头上司卫立煌因争夺军队实际控制权争吵,转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由于在华北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熟悉游击战术,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嶽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駐防浙江。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靖公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10万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大战,据共军声称被消灭5个旅(新四军七战七捷),但据《徐州绥靖概要》取得了胜利。

1949年任職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曾推薦中山陵1947年哭陵事件陪祭的同學张际鹏當第1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列名长沙起义"?"通电,靠同学袁守谦在1955年6月举家踏上台湾土地;1970年,张际鹏在台湾去世。),和程潛陳明仁等推動湖南和平解放,旋因和陳明仁不和遷居香港,1951年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国

晩年[编辑]

1980年代赴中國大陸,历任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推動兩岸統一。

家庭[编辑]

妻子顧林,1939年16歲时嫁35岁的李默庵,共同生活62年;生養8個子女:女兒李碧如、二女兒李碧清早逝,子女們有在美國從事生物工程的,有在舊金山矽谷經營電子公司的,還有在波音公司任高層管理者的。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世纪之履》.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07321. 
  2. ^ 苏中战役粟裕七战七捷打服名将李默庵(图). 腾讯网,来源:腾讯读书. 2009-08-20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