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什麼是雲端遷移?

雲端運算為機構提供工具、儲存空間、安全性、軟體和服務,協助他們加速達成業務標的。為充分運用這項服務,機構經常需要將核心系統、資料庫和應用程式遷移至雲端。

雲端遷移的定義

雲端遷移是將應用程式、資料、基礎架構、安全性和其他物件遷移至雲端運算環境的程序。

一般而言,公司會將資料、應用程式和 IT 工作負載從地端部署伺服器移至公有雲,但雲端遷移也包含將資料和應用程式從一個雲端服務供應商遷移至另一個。

遷移作業完成後,系統可能會保持原樣,或持續進行最佳化和現代化作業。此外,雲端遷移也可以反向運作,從雲端供應商回到地端部署伺服器。 

為什麼要遷移至雲端?

遷移至雲端的主要原因在於降低成本並最佳化基礎架構。遷移至雲端可協助機構將支出從資本支出模型改為營運支出模型,減少在地端部署資料中心中擁有、操作、維護及更新昂貴設備的需求。

遷移至雲端可協助公司改善效能,並提高運作時間。雲端也能協助公司翻新工作負載,避免支付舊版應用程式的大量授權費用。雲端可協助機構保護他們的資料,同時在全球監管機構的規範下提高管理和法規遵循能力。

機構遷移至雲端的其他目的如下:

發揮資料分析功能的效益

將現有應用程式遷移至雲端可幫助企業運用客戶關係管理、SAP 和行銷資料庫等既有工具,創造更多價值。在雲端環境中翻新這些系統,可協助公司充分運用資料,並發掘新的企業商機,同時提高機構靈活性來解決問題。

提高靈活性

雲端可以為機構提供隨選的 IT 資源,因此不需等待數週或數月的時間,就能建構應用程式或安裝地端部署硬體。透過雲端技術,機構可以更快因應市場變化和競爭行動,提高上市策略的彈性。

整合及翻新資料

公司遠離地端部署資料中心,將有機會在全球通用的資料平台上整合和整理資料,因此有機會創造更完善且精密的數位轉型。

什麼是雲端遷移類型?

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目標和目的,選擇不同類型的雲端遷移作業。 

完整的資料中心退場機制

完整的資料中心退場遷移是指將所有應用程式、服務和資料集從一或多個資料中心移至公有雲的程序。視組織規模而定,完整資料中心退場可能是漫長的流程,需要超過一年的規劃、測試和執行。

從某個雲端遷移至另一個

機構可能會基於多種原因而從某個雲端廠商搬移至另一個雲端廠商,包括服務水準協議協議變更、更完善的安全性做法,或存取更進階的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工具。主要供應商通常會提供第三方供應商的工具包、服務和清單,協助機構從某個公有雲供應商遷移至另一個公有雲供應商。

遷移特定應用程式或資料集

機構可能希望徹底將軟體、服務或資料集從地端部署伺服器遷移到雲端,而非完整的資料中心退場,以便更有效輕鬆地管理。商業智慧、資料分析、客戶資源管理 (CRM)、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應用程式與資料集,都是遷移至公有雲的典型應用程式。

遷移特定工作負載

更精確的目標遷移可以是包含特定類型的工作負載,在雲端環境中運作的資源,會耗用特定類型的資源,例如運算能力或儲存空間容量。例如開發環境、文件建立與管理、分散式資料庫、3D 建模或影片編碼。

雲端遷移流程如何運作?

雲端遷移是一項多階段流程,包括評估、規劃、遷移,以及最佳化/現代化。全方位的端對端遷移計畫可協助機構降低風險、控管成本,並簡化雲端成功路徑。

機構在開始雲端遷移程序時有許多選項。他們可能會嘗試與現有員工自行執行;也可能與公有雲廠商合作,並使用他們的遷移工具套件;而且可以聘請第三方遷移合作夥伴來提供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支援。

這份完整檢查清單可提供藍圖,協助機構順利遷移至雲端。檢查清單可以包含下列項目和其他項目:

評估

  • 定義應用程式的資源和容量
  • 建立應用程式清單,列出這些應用程式的使用者與頻率
  • 及早識別關鍵利害關係人
  • 判斷哪些應用程式符合雲端資格
  • 指定安全性和法規遵循要求

規劃

  • 為每個應用程式挑選合適的策略
  • 設計運算、網路、安全性和儲存空間等雲端基礎架構。
  • 識別即將遷移的工作負載功能
  • 建立應用程式及其資料的遷移計畫

測試

  • 先擬定測試策略再開始遷移
  • 測試資料遷移和同步處理
  • 驗證安全性控管
  • 記錄需要在遷移過程中執行的必要變更
  • 規劃應用程式系統截承時間

遷移

  • 依據各應用程式、工作負載和執行個體的方案進行遷移
  • 分階段遷移、執行每個批次,然後在雲端進行驗證
  • 將學到的心得應用到下一波

最佳化及翻新

  • 監控應用程式和雲端使用情形
  • 改善使用者體驗
  • 監控雲端費用並視需求進行調整
  • 將應用程式和系統升級為較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例如 PaaS 或 SaaS

遷移策略

常見遷移策略的範圍涵蓋從直接遷移,到幾乎沒有變更應用程式和虛擬機器 (重新託管),以及完全重新思考整個數位基礎架構 (重新建立架構或更換平台)。

  • 重新託管:隨即轉移
    • 重新託管雲端遷移策略的目標,是要在遷移期間盡量減少變更,而將應用程式重新部署至雲端,卻不會大幅調整設定方式。 
    • 這是最直接的雲端遷移策略,管理員只需「移轉」應用程式、工作負載、虛擬機器和伺服器作業系統,再「轉移」至公有雲中的新作業模型。在資料中心執行的同一軟體現在正透過雲端執行。
    • 重新託管策略的缺點是,通常無法利用所有雲端原生功能,以及使公有雲發揮強大功效的效率。
    • 重新託管遷移策略最適合具有可預測尖峰用量模式 (例如稅務產業或餐點外送) 的機構,在大型數位轉型專案中通常也是「第一步」。
  • 更換平台:轉移並最佳化
    • 重新託管策略的下一步是更換平台雲端策略,移轉現有應用程式、工作負載和虛擬機器,然後針對新的雲端環境進行最佳化調整。舉例來說,服務可能會將工作負載更換平台至雲端,以便利用雲端式微服務架構或 Kubernetes 等容器。
    • 更換平台雲端遷移策略的好處是,應用程式在雲端執行時,效能和效率將更高。但缺點是更換平台的管理工作比直接隨即轉移更多。新的雲端平台將有不同的基礎程式碼集,這意味著經過數輪的測試,以確保所有功能都能達到最佳等級。
    • 想要運用雲端的所有核心能力 (例如彈性運算、備援功能、提升效能和安全性) 的機構,最適合採用更換平台雲端遷移策略。

  • 重構:遷移與改善
    • 重構的雲端遷移策略是指遷移並重新建立應用程式為雲端原生架構。
    • 重構通常是指在不變更前端行為或體驗的情況下,變更應用程式的程式碼。例如,重構應用程式可能會從一長串程式碼分成更多個模組片段,以更妥善地運用雲端功能,進而改善程式碼的效能。
    • 重構策略通常是為了為現有應用程式提供新功能,例如提高擴充性、增加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功能,或是以更快、更直覺的方式分析資料。
    • 重構可能比重新託管更為複雜,但也能夠讓機構根據業務需求設定要優先遷移的應用程式,讓企業擁有更大的彈性,並且能夠跟上競爭生態。
  • 重新建立架構
    • 重新設計的雲端遷移策略與重構類似,但並非重構應用程式程式碼的運作機制,而是改變程式碼的運作方式,藉此最佳化應用程式並善用雲端原生屬性,例如擴充性、安全性和靈活性。
    • 如要為應用程式重新建立架構,其中一個範例就是採用大型的單體式應用程式,並將其轉換成數個獨立的微服務。
    • 重新建立架構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多於重構作業,不僅會增加複雜度,也可能會在新的應用程式中產生錯誤或安全性問題。
  • 重新建構
    • 重新建構雲端遷移策略,是指機構在遷移應用程式時,為雲端完全重新編寫應用程式。相較於從頭開始重構舊程式碼,使其在雲端環境中運作,通常從頭開始建立應用程式的做法較為簡單。
    • 重新建構策略可讓機構重頭開始規劃,並從一開始就決定要使用哪些雲端原生工具和功能。 
    • 重新建構策略的缺點是耗時,且可能導致開發人員在舊版應用程式中未遇到的錯誤或其他效能問題。

  • 回購
    • 回購雲端遷移策略,是指機構從所購買的地端部署應用程式移轉到雲端託管、相同作用的軟體式服務 (IaaS)。例如,從地端部署的協作軟體和本機儲存空間,轉移至 Google Workspace 的雲端託管應用程式,例如文件、試算表、簡報和 Google 雲端硬碟。
    • 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回購策略可能會比重構、重新建構或重新建立架構更為簡單。
    • 回購策略的缺點是成本可能相當高昂,且機構不會取得掌控自身雲端環境所需的精細功能。

雲端遷移的優點

將機構遷移至雲端後,最重要的成果能夠提升工作負載的效能、安全性和擴充性,同時更輕鬆地進行 IT 作業和成本管理。這也代表雲端供應商的 IT 團隊可以協助共同管理機構的系統,在系統完全在地端部署系統時減少內部 IT 團隊的某些負擔。

遷移至雲端的其他好處包括:

強化安全防護

透過雲端管理營運作業,可讓機構充分運用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安全性工具和服務,例如身分與存取權管理、加密金鑰管理、資料遺失管理和零信任架構

效能最佳化

相較於舊版基礎架構,核心系統和應用程式在雲端中的效能通常更佳、更可靠,因為雲端廠商會持續更新和最佳化硬體。提高效能可協助機構提供更優質的客戶體驗,且可讓內部資源處理較優先的工作。

加快應用程式開發速度

遷移至雲端後,機構通常得以提高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應用程式開發速度。雲端原生應用程式也能更穩定地執行,減少停機時間。

降低費用

遷移至雲端後,如果機構將資本從資本支出改為營運支出模式,就能更輕鬆地管理成本。雲端可讓機構採用軟體式服務 (SaaS) 應用程式和彈性使用模式,這類工具可根據當下的需求進行調整。

改善基礎架構管理

透過使用 Kubernetes 等雲端原生工具重構工作負載並翻新作業,機構可以簡化基礎架構的管理工作。

管理服務終止週期

對機構而言,硬體和軟體通常具有明確的可用期限。最終所有硬體和軟體都會達到其服務終止期。以往,嚴格的授權協議和長期的合約,讓具有服務終止週期的交易變成繁雜和昂貴的流程。

透過雲端服務的彈性基礎架構和付款選項,企業可以更輕鬆地處理資產的服務終止需求,同時迅速改用下一個實用的技術。

雲端遷移的難題

擬定明確的策略

大規模遷移至雲端的過程可能相當複雜,且需要多年時間。進行雲端遷移時,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目標和可達成的業務目標,以便在遷移過程中實現目標。機構應瞭解遷移作業結束時的雲端環境外觀,例如是否為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或多雲端生態系統。遷移作業是否需要第三方供應商或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重大協助?軟體式服務 (SaaS) 模型將執行哪些應用程式?新環境如何整理資料?上述問題和其他策略問題的答案,是遷移至雲端的第一個挑戰。

培訓或加強員工新技能培訓

在雲端環境中整理 IT 作業,與在地端部署環境中執行相同程序,並不相同。雲端簡化了開發運作、自動化和基礎架構即程式碼等運作模式。機構需要聘僱或重新訓練員工在雲端環境中執行必要功能。在遷移過程中,機構應分配時間,讓員工在雲端環境中訓練並取得新認證。

安全性、法規遵循與管理

地端部署環境與雲端之間遷移時,安全性做法會有所改變。在雲端,身分與存取權管理更為重要,這對 IT 管理員來說可能相當複雜。機構需要瞭解新的安全性工具和最佳做法,例如建立資料遺失防護和零信任架構。即便有了功能強大的安全性工具,機構在遷移資料至某個環境時,仍有責任因應資料管理與法規遵循政策的難題。

確認費用

遷移至雲端會改變機構的運作模式。遷移過程中,瞭解所有新的成本和支出,可能相當困難。成本管理將成為雲端遷移的持續挑戰,例如瞭解新的收費結構、帳單週期、資源使用量、軟體訂閱,以及計算額外的支援和訓練。遷移至雲端時,企業有時會超額佈建資源,因此一開始超支雲端資源費用。部分雲端服務供應商會主動提供建議,協助機構調整雲端成本和預算。

透過 Google Cloud 解決業務挑戰。

新客戶可以獲得價值 $300 美元的免費抵免額,用以體驗 Google Cloud 的各項功能。
開始使用
與 Google Cloud 銷售專員聯絡,進一步討論您的獨特挑戰。
聯絡我們